日前,第三屆中德人工智能大會在珠海召開。瞄準科技產業發展前沿趨勢,大會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關鍵詞展開高端對話和產業交流。
連續三年在珠海舉辦的中德人工智能大會,已逐步成為中德兩國科研界、企業界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來自德國等地的行業專家、領軍企業對珠海的感知不斷加深,人工智能產業項目在珠海加速落地。
在會場之外,如何讓人工智能的原創性理論成果轉化成產業技術的實際應用,成為珠海業界的一大課題。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為產業經濟賦能加速的初步探索和實踐已然上演。
前沿??中德人工智能合作進一步深化
大會現場,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歐洲圖像算法聯盟、德國杜塞爾多夫市、UIC、中國人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中國聯通珠海分公司等單位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
與此同時,由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四維時代、360、魅族科技等14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組成的國內第一支AI行業戰略聯盟正式成立,將作為人工智能行業多方合作溝通的紐帶和橋梁,為相關企業、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等提供交流組織和服務平臺。
據中德人工智能大會主辦方介紹,大會的舉辦旨在深化推進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智能制造與德國工業4.0對接,并加快落實中德兩國簽訂的《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
據悉,去年6月,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與四維時代科技公司簽署了《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雙方將致力于促進中德之間的人才交流和技術交流,在計算機視覺及人工智能領域深入合作。一年半過去了,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已有顯著合作成效。
四維時代創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巖在大會上曬出了成績單:近一年半以來,團隊不斷加強與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的交流互訪,在研發上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比如,我們的人工智能視覺技術已與美國NASA登月計劃展開技術合作。”
“目前,國內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多個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正處于從跟跑再到并跑、領跑階段。”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表示,希望珠海抓住中德人工智能產業合作的機遇落地一批項目,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珠海市作為中德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積極實踐者,正深入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領,推動中德兩國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加快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建設。”珠海市副市長蘆曉鳳表示。
賦能??“智能+制造”成行業挖掘技術價值點的方向
在中德人工智能大會舉行的同一時間,珠海金灣智造大街園區內,珠海商友智能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自動面膜折疊智能機器人快速作業,抓取、折疊、開袋、入裝,整個過程僅需2秒左右。
“傳統的面膜生產過程中,折膜裝袋環節幾乎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商友智能營銷總監潘勁草告訴記者,公司針對面膜生產環節的折膜裝袋工序專門開發的自動機器人,解決了準確抓取面膜、開袋裝投等環節的技術難題。“如今,每臺機器人的生產效率為2000片/小時,每臺機器人每小時相當于4—5個人的產量,一臺機器一天的工作量可抵約18名工人。”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