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教室或實訓室,下午在醫院或圖書館;上午坐在教室里聆聽專業老師授課,下午就出現在病房由臨床導師帶教,這是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護學院卓越護士實驗班大二學生徐弘的日常。“我現在對臨床已經很熟悉了。”大二學生徐弘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名“準護士”了。
這些得益于學校實行的教學改革。從2014年開始,學校專門在護理學院護理專業設立卓越護士實驗班,以學生為中心,從人才培養觀念、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及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等各個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這是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健康中國”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大舉措。
創新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
這次改革最初源于學校對人才培養成效的困惑。學校的護理專業是傳統優勢專業,有千余名在校生。此前,學校領導走訪和調研用人單位發現,護理專業畢業生基礎理論很扎實,但還需不斷跟進護理行業的新發展與新需求。
“個性化教學雖然不能滿足全部的學生,但可以先辦實驗班。”醫護學院院長聞彩芬提出“大膽”的改革方向,“教學要以引導為主,加大互動的比例,減少教師單向授課的比例。要能幫助學生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2013年開始,學校著手制定卓越護士人才培養方案并進行審核討論,反復修改了近一年。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2014年,舉全校之力,方案正式實施。開辦實驗班成為學校一項人才培養改革試點,也是學校創新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舉措之一。
當年,實驗班迎來了第一批60名學生。這些學生經過個人申請、個人自述、問題回答、無領導小組討論、心理測試等幾個環節才入選。“我們借鑒企業的選拔辦法,看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的表現,改變唯分數論的選拔方式。”聞彩芬說。
這只是卓越護士實驗班教改的一個方面。課程設置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大一開始,同學們就來到醫院臨床見習。學校教務處副處長濮麗萍說,學校把教學和崗位進行對接。根據護士崗位要求,對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給學生配備了臨床導師,均來自三級甲等醫院的護士長,一個臨床導師帶5名學生。通過導師自身經歷言傳身教對其學習、生活、實習和就業等進行指導,盡早規劃職業生涯。實現了學校與醫院在教學過程、教學資源和教學情境方面的三融合,實現了護生“早臨床、多臨床和反復臨床”,促進了學生從護生到臨床護士的成長。
培養有溫度的卓越護理人才
2015年,組維入選卓越護士實驗班。當初面試時,面試官問她怎么理解“卓越”這個詞,她回答,“‘卓越’就是要求護士熱愛護理工作,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做病人滿意的護士。”在組維看來,一名卓越的護士既需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也需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近兩年的學習讓她很充實,距離心目中的卓越護士越來越近。
在學校卓越護士培養計劃中,將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作為基礎重點推進。將“珍惜、敬畏生命,做有溫度的護理人”理念貫穿于護理教育始終。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人文課程比重,如開設護理美學、護理倫理學、健康社會學、護理人文素養、護理人際溝通、護理心理學等課程,同時增加實踐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生命;將內容按專題進行整合,第一學期以文化傳承為主題,第二學期以哲學智慧為主題,第三學期體現溝通合作,第四學期主推生命關懷,體現系統性和層次性。其次加強隱性人文課程建設,實施“個十百千”學生職業素質提升工程,即以學院百年歷史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為依托,以十大職業素質要素“感恩、誠信、責任、關愛、服務、創新、崇文、發展、協作、自律”主題教育活動為抓手,以百部必讀書目為引導,以千名志愿者服務社會為重點,全面推進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培養厚人文、精技術、懂關懷、能勝任、會學習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學校教務處副處長濮麗萍介紹,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隱性課程、臨床見習等,構建卓越護士護理人文素質立體化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專業適應能力,使護理專業學生及早“感受護理、感受病人、感受醫院、感受社會”,培養“有溫度”的護士。
改革教學方式
卓越護士實驗班一改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質,采取MCAT、行動導向教學、小組學習和PBL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引入翻轉課堂理念,打造自主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將來的自我學習和職業成長打下基礎。
“我們遇到不懂就上網自學,但網上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進行信息篩選,或者向老師請教。”徐弘說。盡管看上去好像是為了鍛煉“口才”,讓徐弘感到驚奇的是,即使時間過去很久,他仍然記得書本上的每個知識點。小組合作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學校舉全校之力進行本次教學改革,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各職能部門與院系部積極參與,很多教師主動請纓,積極申報教改項目。
“實驗班老師壓力會更大,課堂上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聞彩芬帶頭當起健康評估課程教師,“有的時候,學生問的問題非常出乎意料,我當即也很難給出合適回答。那我就會和學生一起探討。”
以教師為主的講課時間減少了,這看似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要教給學生的內容不僅未減少,反而要求更高了。以前,老師講,學生聽,現在老師需要隨時引導和啟發學生,這倒逼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學校醫護學院教師周萍認為改革很有成效,“同學們的主動性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等顯著提高。”
如今,實驗班已辦三屆。學校對實驗班學生進行跟蹤考核,每屆學生表現都非常優秀。好氛圍也被帶動,很多教師也開始在普通班實行教學改革,讓課堂更近“地氣”。
學校校長呂俊峰說,學校一直將“培養有溫度的護士”作為各專業的教育典范,近年來,依托百年老校積累的醫藥人才培養優勢,學校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通過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校企合作、注重社會服務等,全方位培養高素質、有溫度的卓越衛生技術人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