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州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人才工作的意見》《510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等10多個支持政策,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區綜合經濟考核,加大產業領軍型、創新引領型人才招引力度,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不斷為民營經濟增強人才支撐力。
雙招雙引,通州打出“產才融合”牌。通州區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探索“人才+項目”“人才+產業”開發模式,鼓勵落戶的高端人才創辦企業,實現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推動人才與產業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目前,通州落戶人才項目315個,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58名;58家人才初創企業實現產業化,年銷售超億元企業1家、超5000萬元3家、超千萬元7家。
通州區圍繞“產業地圖”繪制“人才地圖”,緊盯通州“353”產業體系和主力平臺、鎮(街道)一主一新產業布局,明確標注人才載體和人才項目坐標,依托省科技鎮長團等資源,與人才智力密集地區、高校院所開展精準對接。今年以來,成功引進省外創新創業項目32個,其中上海方向13個,引進了李革、張博寧等一批業內知名專家,為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撐。
去年1月,在上海交大舉行的江海英才創業大賽上,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楊斌領銜的碳纖維材料回收項目獲得最具投資價值獎第一名,成為多地爭搶的“香餑餑”。最終,楊斌選擇在通州實現項目的產業化。反應快、效率高,是楊斌對通州引才工作的由衷評價。“我人還沒去,他們把我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都想好了。”楊斌說,“引才人員跟我說,我們這里有新能源汽車產業,你的用戶在園區;將來南通還有航空材料產業園,解決了你的廢料來源。”
資金,是人才創業最大的“攔路虎”,通州積極探索“人才+金融”新模式,破除體制束縛,在全省率先構建“撥投保貸貼”金融扶持體系,將單一的資金扶持向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參與延伸,加快人才初創企業市場化進程。先后促成股權融資5.32億元,落實“蘇科貸”業務3.38億元,總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年來有3家人才創業企業在這里掛牌上市,14家人才創業企業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