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是,40年前,這里還是廠房連片的大北窯工業區,曾有老居民回憶,當時沒有一座樓超過10層,煙囪倒是有十幾根。
從“鐵十字”到“金十字”,從默默無聞的工業區到聞名世界的商務中心區,40年間,北京CBD從孕育、誕生到興盛,踏石留印,譜寫了一部對外開放的交響曲。
工業聚集區變身
“我8歲上大北窯逮蛐蛐,16歲初中畢業在大北窯上班,一上就是25年。”對于朝陽區朝外街道的居民馬仲清來說,大北窯就是他的青春記憶。
大北窯,位于長安街東端,曾因燒窯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大興工業,這里的工廠便如雨后春筍,馬仲清工作的北京綜合儀器廠就是其一。“守著大北窯十字路口,就有北京金屬結構廠、北京第一機床廠、北京汽車制造廠、北京綜合儀器廠等十多個大中型國有企業。”在馬仲清的記憶中,那時候,北京人脫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廠,幾乎都在大北窯附近。白天,這里機器轟鳴、工人們進出忙碌,傍晚,穿著藍色中山裝、挎著公文包的騎車大軍,從廠大門四散開去,紅磚灰瓦的廠房又恢復寂靜。
時光如梭,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大型跨國公司、國際駐華機構和各類外商投資企業涌進國門,在1982年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里,北京作為“工業基地”的功能悄然消失。這個偉大祖國的首都,準備迎接巨大的經濟轉型。
當年,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柯煥章率隊出國考察,他們發現,歐美經濟蓬勃發展,英國、法國、日本等世界強國的首都早已建立了商務中心區,金融、保險、高新技術等產業云集,商務精英們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創造好幾萬元的經濟價值。
對于當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北京來講,CBD還只是海市蜃樓。然而無論如何,率先規劃,為一種未來產業——“高端商務”騰出一片空間,成為決策者的共識。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