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沒有讓張瑜失望。9月10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聚焦資金、土地、數據等發展要素供給,旨在精準扶持工業和信息化企業提質升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意見》重點支持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發展領域。尤其是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的扶持獎勵措施,明確將對落戶廣州市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給予3000萬元、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盡管廣州在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有一定的基礎和先發優勢,但依然在資金、土地和數據等生產要素供給上存在不足。“我認為,精準扶持為的是繼續加大廣州在上述行業的優勢,以便未來能夠更好地與深圳、香港等城市實現高水平的合作。”
直接股權投資可達1億元
優勢產業是此次廣州扶持的重點。
《意見》提出,廣州將重點支持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發展領域。而廣州工信委也在隨后公布的政策解讀中,將上述產業定義為廣州的優勢產業。
但實際上,廣州除汽車和電子信息產業屬優勢產業外,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非廣州的傳統優勢。
從廣州市市長溫國輝2017年的公開講話中就可以看出,彼時廣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依然是短板。
“廣州工業增加值僅增長4.8%,低于年度預期目標,工業處于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關鍵期,增長仍然依靠汽車、電子產業拉動,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僅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增勢良好但尚未形成有效支撐。”他說。
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便成了廣州扶持政策的“常客”。自2017年后,廣州接連發布“IAB”和“NEM”戰略,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突破的要義。
“廣州在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產業上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而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產業未來又具備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廣州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既考慮了基礎,又看準了未來。
廣州出臺專門針對工業和信息化產業的扶持政策已不是第一次。在胡剛看來,廣州的目的就是為了繼續保持在這些產業上的優勢。
而在張瑜看來,《意見》之于企業最大的亮點在于,政府從鼓勵企業創新研發、支持成果產業化、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扶持細則。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