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召開的農工黨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十二次聯席會議暨社會服務工作研討會上,農工黨武漢市委結合社會服務工作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助推農村衛生網底建設的做法與經驗,引起與會代表關注。會議提議在全國副省級城市開展助推提升鄉村醫生專業技能的“千人培訓”行動。
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衛生計生委了解到,目前我市農村地區(新城區)現有村衛生室1703個,有在崗鄉村醫生3303名,其中一半以上年齡超過60歲,具備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者不足400名。據測算,這些村衛生室年平均門診總量達五六百萬人次。鄉村醫生人才“青黃不接”、專業素質偏低難以滿足農村群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農工黨成員大多來自醫療衛生界。市農工黨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將調研活動融入社會服務。2014年,他們在我市鄉村開展送醫送藥活動時,對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面臨的年齡老化、后繼乏人、專業素質偏低現狀及農村衛生網底建設相關問題展開調研,形成《強基固本,筑牢我市農村衛生網底》的建議。去年10月,市政協召開界別協商座談會,圍繞我市農村衛生網底建設展開協商。今年8月,我市印發《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鄉村醫生業務培訓,轉變鄉村醫生服務模式,保障鄉村醫生合理待遇的具體辦法。今年我市已啟動鄉村醫生“千人培訓”計劃,用3年時間訂單式培訓1000名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