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國家大健康發展的時代機遇,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戰略,2016年以來,昆明市積極響應云南云南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發展目標,主動辟新路、謀轉型,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稟賦,突出昆明“春城”特色,明確提出要發展大健康,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城市品牌。在剛剛結束的2018昆明大健康國際論壇上,昆明市有關領導表示,通過兩年的努力,大健康產業正加快成長為昆明的旗幟產業,2017年,昆明實現大健康產業增加值690億元,占全市GDP的14%。
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步伐
在2016年9月昆明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昆明市委提出,要把“中國健康之城”作為昆明的三大城市品牌之一進行重點打造,有效支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同年舉辦的首屆昆明大健康國際論壇上,《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正式發布。隨后的兩年,昆明市全力推進大健康發展,先后出臺實施編制大健康產業重點領域和行業專項規劃,不斷完善昆明發展大健康的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奔走國內各大論壇會議,向行業專家、業內翹楚取經問道。2017年,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期間,昆明市在深圳專題舉辦了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推介會和國家植物博物館國際專家咨詢會,并邀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參與規劃建設國家植物博物館的研討咨詢。史蒂夫·布拉克默先生、洪德元院士等十余位國內外植物學界頂尖的專家、學者,成為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特聘技術專家。在2018年舉辦的中國植物學會第16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85周年學術年會期間,昆明市又邀請相關專家召開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專家咨詢會,就博物館的建設構想聽取與會專家意見。
如今,在中科院和眾多院士、專家、學者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深入分析論證、科學研判、多方比選,昆明市委、市政府基本確定國家植物博物館選址。昆明將依托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等科技研發資源,充分利用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有利條件,打造一個集展覽與教育、收藏與儲存、研究與交流、帶動與示范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植物博物館。
同時,昆明市還在全國率先建立并試行了大健康產業綜合統計報表制度和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將大健康產業分為健康農業、健康工業、健康服務業三大類,創建試行指標體系。統計指標體系的創建試行將實現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運行監測和分析,及時、準確、客觀反映發展狀況,為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為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健康產業發展態勢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國家及云南省級大健康產業相關標準和制度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瞄準關聯產業“招大引強”
2018年6月19日,計劃投資約300億元的康美昆明健康城項目在昆明舉行啟動儀式。康美昆明健康城將依托國內中醫藥大健康龍頭企業康美藥業的豐富經驗和“智慧+”大健康產業平臺的優勢資源,著力打造集健康醫療、智慧康養、大健康總部、中醫藥展銷、健康文旅五項融合,健康智能產業與健康金融產業于一體的“5+1+1”候鳥式健康醫養閉環業態。
近年來,依托科技創新資源、良好的生態和生物資源、豐富的民族多樣性,昆明全力推進大健康關聯產業招商引資,除了康美昆明健康城,昆明還實現國藥集團中藥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云南白藥健康產業園、阿里健康等項目加快推進,建成云南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等一批重大“醫康養”項目。加快引進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國內一流醫療資源。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聚集了中國醫藥集團、德國拜耳藥業等247家生物產業企業。2018年下半年,昆明市政府還與阿里體育、東陽光藥業、圣和藥業、愛仁醫藥科技、海辰藥業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質項目的簽約紛紛在昆落地。截至目前,昆明市共儲備了總投資4557億元的大健康產業項目72個,其中,投資百億元以上的項目11個、十億元以上的項目31個。
在2018昆明大健康國際論壇上,昆明又簽約多項健康關聯產業項目。其中,總投資約180億元人民幣的恒大(宜良)養生谷項目擬打造康養產業為核心,集休閑旅游、酒店會議、公共服務于一體的濱湖健康小鎮。項目建成后將創造3.2萬個就業崗位,年貢獻稅收預計2億元,年均接待旅客約300萬人次。該項目自首次赴宜良考察到正式簽約,僅歷時79天就實現。在“僑牽春城——國際人才健康昆明行”分論壇上,包括韓濟生院士工作站、林順潮專家工作站、昆明市醫學影像中心、村醫培訓公益項目等在內的“10+2”項目現場簽約落地,簽約的項目涉及針灸鎮痛、眼科產學研、醫學影像中心建設、村醫公益培訓、“互聯網+醫聯體+居家醫養”智能服務、腫瘤康復治療、高尿酸痛風治療、物理康養服務等特色優質項目,有望成為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的新亮點。
支招:把握需求 創新驅動
昆明除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生態資源,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品牌更讓昆明多了一份令人向往的魅力。此次2018昆明大健康國際論壇中,來自國內外多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大健康之城”如何打造紛紛建言獻策。
克羅地亞—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司馬安·希莫尼奇表示,居民健康的標準并不局限于沒有疾病的狀態,而應該是同時保持幸福、快樂、滿足和自信的狀態。居民良好的工作、收入、經濟條件、舒適的居住環境、運動設備和公共設施等,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健康城市的概念中。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惠魯生表示,云南有著最觸手可及的植物資源,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要在系統養生、食品深加工和現代化農業等方面多做文 章,中醫調理“治未病”也要逐步向科學健康管理轉變,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品質。圍繞飲食、營養、健康,抓住機遇做好文 章,特別是產品定位,在深度了解現實市場的同時,也要注意挖掘潛在市場,用明天的發展、明天的需求創新設計今天。
“縱觀國內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昆明走在了前列?!卑⒗锇桶图瘓F智慧醫療高級運營專家陳立平表示,昆明的大健康產業要想走得又快又穩必須突出3個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新,這也是國際領域公認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思路。技術創新,就是要認真分析大健康科技需求,高起點規劃、全方位布局,積極組織技術攻關,確保大健康發展技術支撐扎實有力;模式創新,就是要積極探索智慧養老社區、家庭醫生、移動醫療、互聯網+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預警、互聯網+分級診療等新型服務模式、商業模式和創業模式,加速推動健康服務產業化;政策創新,就是要找準制約大健康發展的制度障礙所在,敢于“吃螃蟹”,破除“攔路虎”,加快政策措施創新,促進大健康人才培育、資金投入、技術應用、模式推廣。
生物醫學工程、航空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表示,國家已經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大健康產業的升級,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把中醫發揚光大正是時候。大健康產業有很強的跨界性,可以跳出傳統醫學模式,在更多領域運用。比如昆明有著舒適的自然氣候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可以充分運用中醫智慧與地產結合,建立配有康養中心的健康小鎮,區域性地解決看病難的問題,讓慢性病患者在這個區域更好地康養,增強用戶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