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核心,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主體。
推動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離不開一流人才的聚集,將“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對于企業創新來說,除了人才智力的充分發揮,還包括環境的營造、公共技術平臺的搭建,這是他們在成為“參天大樹”之前,渴望得到的支持與幫助。
在創新席卷全球的當下,區域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抓住區域發展核心,成都高新區連推一系列政策,真金白銀支持人才引進、鼓勵創新創業。
攬人才
在10月8日舉行的全省人才工作會上,來自成都高新區的3位創業者、企業家,拿下首屆“四川杰出人才獎”,占到總人數的六分之一、民營企業家總數的一半。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高新區向來將人才視作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核心。就在全省人才工作會召開前不久,成都高新區發布了十條人才新政。根據該政策,未來5年成都高新區將設立50億元人才資金,構建完善的人才體系,招引全球頂級人才向中國“西南飛”。
□本報記者 張嵐 寇敏芳
5年投入50億元引進不低于1萬名人才
“激動!”10月8日的全省人才工作會一結束,成都恒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西南財大教授段江就掏出手機,來了張自拍。“高校教師創業”,曾是段江身上的標簽。他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組建了國內首個高動態范圍圖像研究團隊,開發的攝影圖像處理平臺獲得過谷歌授權的全球頂級開發者稱號。而獲得首屆“四川杰出人才獎”,則被認為是四川省對科技人員創業、積極轉化成果的肯定。
在成都高新區,像段江這樣的人和故事,未來會有更多。
9月23日,在“成都高新人才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暨“菁蓉·高新人才計劃”年會上,成都高新區相關部門介紹了《成都高新區關于實施“菁蓉·高新人才計劃”加快高層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該政策由十條最具比較優勢的人才新政構成,涉及與人才相關的創新啟動扶持、企業發展壯大、投融資保障、市場開拓、后勤保障等。
根據政策,未來5年,成都高新區將設立50億元人才資金,建立“創智項目”“創客項目”“金融人才項目”“商務服務項目”“技能大師項目”“人文名家項目”等六大人才項目,設立兩只投資基金,創新海外人才柔性模式,打造市場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建立人才認定資助模式。從2016年至2020年,成都高新區力爭引進不低于1萬名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在創新席卷全球的當下,區域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成都高新區負責人看來,人才是第一資源,服務人才就是服務發展。為此,在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成都高新區把“人才大聚集”行動作為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七大行動”之一加快實施,突出主導產業發展取向,持續面向全球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全球頂級人才向中國“西南飛”。
內培+外引合作打造“國際創客天堂”
9月24日,成都妹子唐夢辰在大洋彼岸參加了一場特殊的面試,不出意外的話,近期她將回到成都高新區工作。這是成都天府人才行動首次舉行的“海外行”招聘活動,首次活動即到IT人才高地美國硅谷,并意外收獲了近200位北美IT精英前來面試。
從成都到硅谷,成都天府人才行動已經醞釀了9年。在進行人才“頂層設計”的同時,成都高新區也不斷走出去招引人才。
2003年起,成都天府人才行動通過“城市行”和“校園行”,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開展社會招聘以及校園招聘活動,每年開展各類人才活動上百場,吸引全國各地近10萬名專業人才參加,每年為企業招聘IT人才8000余名。
吸引人才“西南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作在成都,即能享受全世界頂級的資源。成都高新區正主動融入國際創新鏈、產業鏈,著力實現世界級的創業團隊、資本、技術雙向流動。
今年以來,歐洲排名第一的創業加速器,有法國“硅谷”之稱的索菲亞科技園先后落戶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中韓創新創業園、中古生物產業園等各類國際合作項目正在加速落地,給予國際化人才施展拳腳的空間和機會。
下一站,成都天府人才行動將前往韓國首爾,未來還計劃從北美、歐洲、亞洲招募一批高層次、國際化科技人才,助力IT產業發展。此外,人才招聘的同時還將加強各地海外人才工作站的建設,進一步促進成都高新區與世界前沿科技產業、與全球高層次人才的交流和對話,助推成都高新區海外招才引智。
外引的同時加強內部培養。
在省內,新成立的成都高新人才發展促進會,將通過舉辦行業交流會、項目合作、資本對接等方式,整合內部資源,實現轄區高層次人才企業抱團發展,協同培育孵化高端人才企業。
就在人才發展促進會成立幾天后,四川大學與成都高新區簽署《四川大學-成都高新區全面創新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協議共有七項,其中三項內容涉及人才培養,包括共同設立1億元規模的“雙創”專項資金;共同培育和建設一支高水平工程技術研發專職博士后隊伍;加強國際化技術人才和管理干部培養交流。
校企合作,優勢互補,雙方還計劃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圍繞成都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基地的研發優勢,圍繞生物醫用材料、生物醫藥、綠色能源與低碳技術、新材料、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領域,在成都高新區打造一批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