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招商銀行福州分行圍繞福建經濟發展大局和市場實際需求,努力實現縱深推進自身轉型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福州分行既正視經濟金融運行過程中的風險問題,更看到福建積勢蓄能、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帶來的金融發展空間。”招商銀行福州分行行長郭夏森在接受本報《產經周刊》專訪時表示,從貸款到綜合性投融資、從融資到融智,該行始終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助推福建“十三五”戰略實施,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金融要素支持。
信貸結構調整深化落地
為“經濟換擋”輸出新動能
近年來,“福建號”經濟列車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招商銀行福州分行(簡稱“福州分行”)通過加快推進存量資產結構調整及高效的資金配置,助力“福建號”經濟列車及時換擋,實現新舊動力切換。
郭夏森行長介紹說,為策應“經濟換擋”、按照中央“三去”要求,福州分行積極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遵循“有扶有助、有保有壓”原則,在資產端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同時加快債券等投資類資產比重,優化資產結構,積極發揮銀行業扶優限劣的資源配置功能。
據介紹,一方面,福州分行持續推動綠色信貸建設,加大對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向低能耗、低資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業和企業傾斜。另一方面,加強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信貸風險管理,對“兩高一剩”行業貸款提高準入標準。嚴格按照國家提出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與范圍,認真核查轄內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客戶是否涉及落后產能。對主體產能和生產工藝屬于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客戶,及時預警、從嚴掌控。
“當然,針對產能過剩行業中的優質企業與僵尸企業,我們也有所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對自身資質良好的企業,在符合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繼續給予信貸支持或采取風險隔離等緩釋措施,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郭夏森行長如是補充。
新興融資搭建金融橋梁
助推實體開辟融資新藍海
今年以來,招商銀行提出加快戰略轉型。在脫媒已成大勢的情況下,郭夏森行長透露,福州分行力爭省內外資源和總行政策,融通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通過各類新興融資為省內各類型企業和組織累計投放資金550億,為全省經濟發展大局做出應有貢獻。
為主動適應金融脫媒與企業降杠桿的趨勢,福州分行大力通過資本市場的債券承銷等非信貸融資方式滿足實體經濟及支柱產業融資需求,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其中,為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承銷中期票據3億元系福建省內首筆船舶行業的債券;為海峽出版承銷短期融資券2億元系省內首筆文化行業債券;作為福建首家利用銀行間市場發債支持福建農業產業的銀行,累計為福建圣農發展發行短期債券28.5億元,有力地推動了民營農業產業的發展。
“福州分行還著力發展政府引導等各類基金,支持地方基礎建設與城市發展。”郭夏森行長介紹,2015年,在龍巖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方支持下,福州分行與龍巖交發集團成立了龍巖市首單政府引導基金,規模25億元,首期投放10億元,為龍巖市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促進了龍巖市財政從債權融資向股權融資的新突破;持續加大對福州新區經濟的支持力度,聯合金融機構共同成立專項新區基金100億元;助力福建省六一八股權基金項目尋找優質標的,提升省屬企業綜合實力。
根據總行戰略部署,福州招行近期圍繞上市公司產業鏈整合、產業升級、傳統行業轉型,提供定向增發、員工持股等新興融資工具,助力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福州分行也成功為商超、電子、地產、百貨、建筑等各行業省內龍頭企業開展定向增發、員工持股等新型金融服務。”郭夏森行長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