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協同發展,五年強身健體,首都生態環境發生根本逆轉:霧霾漸除,藍天回歸,黑臭水體變成涓涓清流,“留白增綠”讓城市清新明亮。首都發展格局,發生歷史性變革:城市發展告別“攤大餅”,都與城相互呼應,“一核兩翼”打開廣闊空間,協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舊城改造進入歷史,老城保護成為重中之重。推進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轉型發展的首都,減重負,展新顏。
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走過了關鍵五年。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明確了“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部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五年間,習總書記先后四次視察北京,五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首都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把總書記的深邃思考和戰略擘畫,化為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聚焦核心任務
扎實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五年前,快速發展的北京,資源容量接近極限,“大城市病”讓人煩惱。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這無疑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轉折。
疏解殊為不易。區域性批發市場搬遷是疏解的難點,往往產權關系復雜、涉及主體眾多、利益協調困難。
大紅門,曾是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紡織品集散地。隨著45家市場的疏解,飽受詬病的擁堵、臟亂、喧囂逐漸破解,同時也為北京南城“留白增綠”留出大片空間,15.6平方公里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正在建設中。
真刀真槍,敢于亮劍。五年來,北京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大力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大紅門、動物園等區域性批發市場完成撤并升級和外遷,全市累計疏解提升臺賬內市場581家、物流中心106個,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累計達到2648家。
從聚到疏,因舍而得。北京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并兩次修訂完善,嚴把新增產業準入關。截至2018年底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16萬件,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精尖經濟結構逐步構建。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介紹,2018年,北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有望連續13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考核任務,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4萬元/人左右,位居全國第一。
疏解提升,空間重塑。新的城市總規勾勒出北京未來發展路徑:嚴格人口規模和建設規模“雙控”,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到2020年減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雄安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寫入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紛紛落地,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全面啟動;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獲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控規實施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公共設施逐步完善。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