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項目如何落地推進?傳統產業如何擁抱“文化+”?昨日上午,“2019文化產業發展對話分享會”舉行,國內知名文創領域專家學者與省市級文化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分享,展開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
活動現場,來自各縣(市、區)文化企業或重點文化項目代表,提出10多個推進文化項目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包括文化項目推進、文化人才引進、文化品牌打造、“文創+”新業態轉型、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胡堅、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李杰、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秘書長李佳等專家學者都一一答疑解惑,為項目發展“把脈問診”。
胡堅牽頭的團隊長期從事文化產業領域的研究和項目策劃,在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全國各地都策劃了很多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文化產業項目。
當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邱小俠出席活動。此次分享會作為2019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由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共同主辦,國際創意設計聯盟協辦。
以下摘錄分享會部分精彩內容,以供更多文化企業參考。
文化產業要讓數量變力量
問:近年來,溫州大力抓城市營商環境建設,出臺許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如何讓大項目更好更安心地落地溫州?
專家團:第一,要轉變理念和觀念,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大項目,但不是依靠大項目,應該小空間、大事業,小項目、大產業。其次,大自然給溫州很多的大項目,像楠溪江、雁蕩山等這些都是天然的大項目。溫州的文化產業核心要用文化來推動輕工產業的轉型升級。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文化產業人才的集聚才是重點。文化本身不是經濟,是通過設計轉變為經濟,要把溫州打造成為世界設計之都,把工業產業上的創新轉化到文化產業上來。文化產業還需要營商環境和扶持力度,如文化基金、文化銀行、人才培訓等。文化需要創新引領,招商引資項目,可以把創意部分剝離出來,獨立運作。
問:溫州作為輕工產業之城,擁有許多產業金名片,如何留住人才讓金名片持續發揮作用,為溫州集聚更多優勢資源?
專家團:文化產業要做資本邏輯和文化邏輯的研究。文化邏輯,企業要做的是培育創新文化。企業內部在文化氣氛上、在體制機構上要容忍失敗,鼓勵創新,要有團隊精神。人才不一定要“關”在溫州,才是你的人才。其次,要建立一定的人才引進與管理制度,讓員工在企業有榮譽感。同時,讓文化產業企業的數量變成力量。通過互聯網建立溫州產業云,建共享文化創意綜合實驗室,建產業園區。通過行業協會,發揮其作用,建立扶持基金支持企業。最后,形成產業鏈,產業鏈才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