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29日舉辦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討會暨“北科智庫”成果發布會,發布了《數說北京科技創新》等6項智庫成果。其中《數說北京科技創新》通過研究與發展(R&D)經費、大型科研儀器平臺資源、科研論文發表情況、專利授權數量等多個科學技術指標的比較表明,進入新時期,北京科技創新發展保持良好態勢。這份報告不僅全面反映了北京地區科技創新的現狀和發展態勢,還將重點指標與國內主要省、市、區進行了橫向對比,為全社會了解北京創新提供了一個窗口。
研究與發展(R&D)經費全國第四位
研究與發展(R&D)經費是指開展研究和發展活動實際支出的全部費用,是評價一個地區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數說北京科技創新》報告顯示,長期以來,北京地區研究與發展(R&D)經費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截止到2016年,北京地區這一經費達到1484.6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0.6億元,同比增長7.3%。
經過與其他省市橫向比較,截止到2016年,北京地區的研究與發展(R&D)經費位居全國第四。該報告顯示,2008年以前,北京的這一經費規模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08年江蘇省首次超過北京,2011年北京被廣東省超過,2014年北京被山東省超過。該報告分析認為,江蘇、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雄厚的經濟實力、企業成為創新活動主體等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盡管經費總量位居第四,2016年北京的研究與發展(R&D)經費在其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研究與發展(R&D)經費強度卻是全國最高的,達到5.78%,在全國排名第一位,不僅遠高于全國2.11%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的3.32%、天津的3.00%以及江蘇的2.66%。報告分析認為,北京云集了眾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且政府研究與發展(R&D)經費投入較多,帶動了研究與發展(R&D)經費強度的增長。
大型科研儀器總量居全國第一
大型科研儀器平臺是開展科技活動的物質基礎。這些儀器設備包括分析儀器、計量儀器、海洋儀器、地球探測儀器、激光器、醫學科研儀器等。根據該報告統計,截止到2016年,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大型科研儀器共有18505臺/套,原值合計294.8億元,總量占當年調查全國大型科研儀器的21.7%,原值占全國的23.9%,所占比重均居全國第一。
在北京的這些大型科研儀器中,分析儀器占比最多,可廣泛應用于科研、工業、農業、食品、環境、醫療等各個領域。海洋儀器和天文儀器占比最少,均不足100臺/套。
該報告同時顯示,購置是北京獲取大型科研儀器的主要方式,這種情況與全國整體情況一致。其中激光儀器、醫學診斷儀器以及地球探測儀器從國外進口的數量占比均超過80%,進口的科研儀器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
盡管國產化水平依然較低,但隨著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國產科研儀器的自主開發,在各項政策和專項資金的拉動下,科研儀器國產化也取得一定成果,2016年,北京地區國產化科研儀器總量為4372臺/套,占總量的23.6%。
科研論文總量全國第一,專利授權量全國第五
該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北京地區在國內和國際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分別達到66096篇和93502篇,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3.4%和18.5%,而其他省市區這兩個數據占全國比重均在11%以下,北京地區發表的科研論文總量穩居全國首位。
報告分析認為,科研論文數量的快速增長,反映出北京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取得了明顯成效。從國際、國內論文比的角度看,2013年北京發表的國際論文數量首次超過國內論文數量,標志著北京基礎研究領域開始更多參與國際學術競爭。
專利作為技術發展活動是否活躍的重要標志,其申請數量越多,表明創新能力越強。該報告顯示,2016年北京地區專利申請189129件,占全國的5.7%,位居全國第五。盡管如此,在北京的專利中,發明專利自2005年以后申請量就超過了其他兩類較為簡單的專利,占專利總量50%以上。2016年,北京地區發明專利授權40602件,位居全國第二。報告認為,發明專利作為科技含量較高的專利類型,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因此在專利領域,北京的創新能力仍然居全國前列。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