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公廳主任廖成珍介紹說,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市場應用為核心的應用場景逐漸成為新經濟成長爆發的原點,主動營造各類產業發展的應用場景成為催生產業爆發的新邏輯。為此,成都市率先在全國提出城市場景理論,并著力構建與新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七大應用場景”,在規劃編制中預設應用場景、在生產生活中創造應用場景、在城市治理中包容新場景,為新經濟企業發展提供應用、制造需求、創造機會。
通過一年多以來的不斷實踐完善,成都市已促進了5G、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技術示范應用,推動了車位共享、“新零售”、無人工廠等新模式新業態衍生發展、融合創新,建設了“天府市民云”公共服務平臺、全國首個文化惠民消費線上支付平臺“文創成都”APP,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務體驗。同時,應用場景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基本形成了“七大應用場景+N個延伸場景”的開放體系,即:服務實體經濟、智慧城市、科技創新創業、人力資源協同、消費提檔升級、綠色低碳城市、現代供應鏈創新“七大應用場景”和公園城市、三城三都、鄉村振興等N個延伸應用場景。
以共享停車場景為例,成都通過工作調研和分析發現,城區有大量閑置車位,但一些市民又沒有車位停車,這是供需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資源浪費和城區道路擁堵。因此,他們制定了《關于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支持企業開展“互聯網+停車”示范應用,促進了共享停車等關聯行業發展、推動了共享停車場景落地。目前,該項試點已有240余個小區、13000余個車位參與,日均解決1100余次車輛停放難題。
成都市積極實施場景供給計劃,從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要素供給、公共產品(服務)提供、解決方案遴選、重大活動舉辦、特許經營許可、市場應用推廣等維度,將應用場景具象為可感知、可視化、可參與的城市機會,在全國首創性提出“城市機會清單”,即應用場景項目化、指標化、清單化的表達形式,把發布城市機會清單作為應用場景供給的重要手段,將新經濟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鏈接,進一步激發城市發展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本次發布的第一批《城市機會清單》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公園城市、創新創業等領域450條信息,基本涵蓋了生產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各個方面,同時還發布供給類部分公共服務平臺名錄25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