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總體上“南快北慢”,差距持續擴大。據有關研究,2017年兩者GDP增速的差距達到1.9個百分點。北方經濟發展滯后,直接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相對滯后。從相關統計數據看,北方的第二產業增速整體上比南方要低2.1個百分點,其中,北方的制造業發展速度要明顯低于南方。第三產業增速要低1.4個百分點,北方的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第一產業南北基本沒有太大的差距。二是資本投入不足。我國現代經濟體系主要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打下的基礎,從一開始,國家工業布局就是“南輕北重”的布局,應該說,很長一段時期內,北方的投資是高于南方的。但近年來,情況出現了逆轉,南方的投資要遠高出北方,據統計,2013~2016年四年間,北方資本形成總額年均增長6.2%,比南方慢3.2個百分點,慢了近一半。由于近年來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實際上是在下降的,投資更多的是企業自主行為,是產業類的投資,因此,南方的投資效率和產能是遠高出北方的。三是民營企業發展不充分。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劃分為南北兩個陣營,南方的企業達到334家,而北方的企業只有166家,南北的發展差距明顯過大。實際上,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產業、投資、企業的因素都是處在一個大的區域經濟生態中。
在南北差距擴大的同時,北方內部的經濟也出現了分化。東北和華北地區經濟發展明顯下滑,與南方的差距持續拉大。據相關統計,在過去的五年間,東北地區的增速要比南方整體低3.3個百分點左右,華北地區要低1.3個百分點左右。北京經濟發展勢頭依然不減,去年GDP超過了3萬億元,在整個北方經濟中一枝獨秀。
南北差距擴大,是否意味我國經濟重心整體南移?筆者認為,目前尚難以得出這樣的判斷。從全國整體經濟發展形勢看,在南北差距擴大的同時,南方內部、北方內部不同省份的經濟增速實際上也在分化,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市之間分化態勢也在加強。比如,廣東省內,2018年深圳GDP增速高達7.6%,而梅州的GDP增速只有2.4%,差距非常大,珠三角總體呈現“東高西低”的經濟發展格局,分化依然明顯。應該說,全國的經濟聚集程度進一步提高,比如華南經濟資源加速向粵港澳大灣區流入,華東的資源集中向長三角流入,而北方的經濟資源集中向北京及周邊地區流入。這些大的經濟聚集區之間的增長差異主導了南北經濟差異。因此,看起來是經濟重心南移,其實質是經濟重心向三大經濟發達區的聚集度進一步提高。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