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傳統武術是中華武術文化體系的重要支柱,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對海內外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傳承、弘揚和發展佛山傳統武術文化,使文化遺產進得來、留得下、守得住,既是佛山應肩負的神圣使命,也是提升佛山城市形象和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在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成為時代使命、提升文化軟實力成為大國競爭戰略的當下,佛山迫切需要加大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力度,構建適合佛山武術文化的傳承模式,探索武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路線。
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祥地,不但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而且武術名家層出不窮,國際武術界視佛山為武林“圣地”。長期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佛山武術文化不斷得到傳承和發展。但佛山武術文化傳承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對武術文化的功能與價值不夠重視、武術文化的產業載體不夠明確、武術文化的推廣模式不夠豐富、武術文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等。在文化軟實力視域下,大力傳承和發展武術文化,提升佛山武術文化軟實力任重而道遠。
1.挖掘武術文化功能與價值
為了更好地提升佛山武術文化軟實力,政府和有關機構應該進一步挖掘佛山武術文化的功能與價值,為佛山武術文化發展增添新的生命活力。佛山武術不僅具有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實用價值、作為體育比賽項目的競技價值、作為武術表演形式的觀賞價值,還具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價值及帶動佛山旅游業發展、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的經濟價值等,只有這些價值和功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才能不斷增強佛山武術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讓更多的人學習、熱愛佛山武術,并自覺地傳承和發展佛山武術文化。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為武術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支持,如建立專業的佛山武術文化研究機構以及相應的文化館及博物館,成立佛山武術文化基金會,規劃佛山武術文化的發展方向,做到切實保護和傳承佛山武術文化。
2.促進武術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武術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解決佛山武術文化產業載體不明確的問題,而且能不斷擴展佛山武術文化產業發展范圍,推動佛山武術文化向前發展。佛山是首個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予“武術之城”稱號的城市,在2017年發布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劃》中,佛山提出打造“世界功夫之城”,擦亮“佛山功夫”文化名片,這為佛山武術文化發展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首先,佛山可通過加強報道佛山武術傳承人、開展佛山龍獅表演、實施佛山傳統武術文化展演等形式來為佛山文化旅游業及武術產業增添助力。其次,通過建立更多佛山武術名人博物館和紀念館,尋訪其家屬及武術傳人并制成紀錄片進行宣傳,形成佛山旅游業和武術產業的亮點。再次,可通過在佛山舉辦武術比賽來促進佛山旅游業的發展。
3.探索武術文化宣傳新模式
為了跟上文化全球化步伐,佛山需不斷推動武術文化的國際化進程,因此探索佛山武術文化宣傳的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佛山武術文化宣傳方面,可以借助影視作品通過拍攝以佛山武術為主題、以佛山為取景地的武術電影,在促進佛山武術文化傳播的同時還能推動佛山武術影視文化發展。其次,可以通過不斷促進佛山的武術文化與體育文化融合,在不斷繼承和創新傳統的體育項目的同時,注重佛山武術文化的核心,不斷給群眾體育活動注入傳統文化內涵。在佛山武術文化國際化方面,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國際武術文化節、構筑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平臺,并借助視頻、圖片、音頻、動漫等載體通過互聯網傳播向世界宣傳佛山武術文化,不斷壯大世界范圍內的“佛山功夫”粉絲隊伍。
4.加快武術教育現代化進程
為了更好提升佛山武術文化軟實力,應重視開展現代化武術教育,并結合社會需要積極對佛山武術人才培養方法進行創新,以此不斷增加佛山武術傳承人的數量,滿足佛山武術文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高校需開設武術相關專業,以此加深武術傳承和學習的專業化程度。高校可以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對這些武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課程設置進行適度調整。另一方面,政府和學校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就業意愿和就業方向。無論民間武術學校還是地方高校,培養學生都應以就業率為專業考核的標準之一,所以在學生就業時學校要注意武術專業與就業資源和需求的對接,滿足健身指導、格斗安保、武術表演等相關社會需要,積極推動武術專業學生就業。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