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遇上“人工智能”技術,無限可能,正在發生。
教育資源助推人工智能發展
作為全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北京發展人工智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統計,北京地區已有32所高校擁有與人工智能直接相關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相關專業在校研究生4.4萬人,教師及科研人員1.2萬人;有5所高校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今年,本市有4所高校獲準開設全國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在北京高校推進“雙一流”建設中,立項建設的99個高精尖學科中,有13個涉及人工智能領域;北京高校還設立了8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在全國占比約18%。
豐富的教育資源正助推本市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
目前,北京擁有核心人工智能企業約400家,占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近三成;北京人工智能人才約3萬人,占全國人才總數的27.9%,人才數量居全國首位。
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本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其產業鏈基本完整,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在人工智能芯片與系統研發、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計算機視覺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等方面處于國內外領先行列。
本市將繼續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到2025年,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30年,北京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引領世界。
人工智能系統打造智慧課堂
北京豐富的教育資源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動力;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又為“升級”首都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無限可能。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互聯網,使優質教育資源突破課堂、學校、區域的限制,完成跨時空的整合、配置和流轉,讓隨時可學、隨地可學、人人可學變為現實,惠及更多的學生。
自秋季學期開始,任冬紅除了在課堂教英語,還要登錄“雙師服務”在線輔導平臺,開設直播課堂,指導各區初中生學習英語。該平臺由市教委和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已匯聚了上萬名學科骨干教師,來自通州、房山等六個郊區的5.7萬名初中生可免費獲得名師指導。
首都師范大學的師范生、教師團隊通過“雙優云橋工程”,精準對接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師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自2015年以來,該項目已服務全國25個省份、343所偏遠農村學校,惠及師生達1.8萬人次。
北京師范大學打造的“智慧學伴”,通過采集學生學習全過程數據,形成個性化數據框架,為每個學生制定精準化學習方案。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北京理工大學思政課堂推出“VR重走長征路”項目,學生戴上VR眼鏡,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軍長征的英雄壯舉……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