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堅持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論述: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三個方面來總結。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第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第三,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其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具體的工作層面上,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1.城市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城市既是人類解決共同生活問題的一種物質手段;同時,城市又是記述人類這種共同生活方式和這種有利環境條件下所產生的一致性的一種象征符號。通過對空間的具體而形象的利用、控制,城市自身不僅負載了使用的生產活動功能,而且為居民的日常交往提供場所。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這本書中提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而這個容器所承載的生活要比容器自身更重要。
從文化分類來看,我們可以將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物質文化是基于現有的物質空間載體的建設,包括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我們進一步來梳理一下關于物質文化在空間的表現:第一,以大型的公共文化設施為代表所形成的公共空間;第二,以人們日常交往為載體所形成的交往空間,如公園、綠地、文化廣場等。公共空間和交往空間,是文化活動在空間載體的聚合,形成了我們所認知的文化空間。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