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日前發布,目標在5年內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將深圳發展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和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城市,深圳規劃未來5年發展路線圖:至2020年,目標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一批特色開放創新平臺打造成為行業標桿。
在此期間,深圳目標新建10家以上創新載體,組織20個以上重大科技產業發展項目,引進培育3至5個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團隊,5到10家技術引領型研究機構,培育10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至2023年,深圳將重點聚焦人工智能創新體系的構建,包括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取得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引領AI發展的標桿,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國際一流人工智能應用先導區。
根據計劃,5年內深圳目標建成20家以上創新載體,培育20家以上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未來,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的具體工作將圍繞六方面展開,包括前沿基礎研究、推動智能產品創新、拓展應用場景、完善創新基礎設施、聚集培育高端人才以及充分研究風險挑戰,前瞻構建倫理法規標準。
核心關鍵零部件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深圳將重點發展面向多種垂直應用場景的智能芯片,例如研發神經網絡處理器及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等新型感知芯片與系統等,突破核心計算架構、集成神經網絡單元協同處理性能等關鍵技術。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為AI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未來深圳將重點布局四大設施,包括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物聯網基礎設施、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和城市中心,構建全覆蓋、高效能的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設施體系。同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并在其中建設數據歸集、算法匯聚和算例開放三大核心平臺。
在應用領域,深圳制定了“AI+產業經濟”應用示范工程、“AI+市民生活”營造工程以及“AI+智慧城市”打造工程。在產業應用上,重點在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商務和智能物流等重點領域開展應用試點示范,比如提升企業基于機器視覺、語音語義識別等技術的金融服務能力。同時也將拓展在醫療、教育、家居、零售等民生領域的創新應用,醫學輔助診斷技術、無人門店、智能校園等應用或將更多在深圳首現,提升民生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中提出,前瞻構建倫理法規標準,研究制定數據公開、數據安全、數據資產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的地方法規,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和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