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了解制造業發展環境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在開放條件下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的對策,為中央及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委托,中國經濟時報選取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西、陜西8個制造業發展具有代表性的省份為樣本進行了實地調研。本期為江蘇篇。
未來江蘇看產業不能只看規模、體量,更要看產業的控制力、競爭力。重點是要把豐富的產業、科技、人才資源整合起來,把多重資源疊加的優勢體現出來,釋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能量,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
“水秀山靈、古韻今輝”,作為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發祥地,江蘇制造業基礎好,發展快,總體水平長期位于全國前列。
自1978年以來,江蘇制造業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從2013年開始,江蘇制造業增加值超過韓國,2015年江蘇制造業增加值已達到德國一半以上。
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江蘇省調研時了解到,一直緊盯制造業的江蘇,繼2017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8萬億元大關之后,2018年再上新臺階邁入9萬億元關口。這是江蘇省GDP首次邁入“9萬億俱樂部”的大門。
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國內“三期疊加”的影響下,實體經濟占比超過八成的江蘇省,其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實屬不易。
“穩住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增強經濟的活力和韌勁,在相當程度上要靠‘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來激發市場活力。只有著力破除各類‘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投資積極性,釋放消費潛力,才能有效對沖經濟下行壓力,走活經濟發展‘整盤棋’。”江蘇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員金世斌對記者說。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