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才爭奪戰處于白熱化狀態。其形式不一:住房補貼、直接落戶、購房補貼、醫療及子女入學等相應資助扶持。
其中,留住人才的關鍵點依舊是“住房無憂”。
但,這一次,深圳把人才爭奪戰拉升到新的高度。
一周前,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表示:
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為此,深圳市每年拿出1/3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用于基礎研究,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會超過40個億。同時,在境外人才引進政策方面,對海內外的人才進行15%所得稅的優惠,深圳政府會代人才來補齊稅收。
王立新現場呼吁人才“學成一定要歸來,因為稅收便宜”,“100萬元年薪,本來要繳45萬元的稅,現在只要繳15萬的稅,一下子多了30萬,日子會更好過。”
雖然這個數據讓人質疑,按照內地個人所得稅采取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式,年薪百萬并不需要納稅45萬元。
不過,由此可以看出,深圳直接把人才爭奪戰拉升到了新高度:大灣區要想打好‘科技牌’,就必須保障科技人才的財富。減免個人所得稅,才能讓人才致富而無后顧之憂。
美國對華為的持續性打壓、深圳對外國技術稀缺型人才的個稅補貼政策,無非說明了一件事:大國崛起要靠高科技,而不是房地產。
我們需要的是,埋頭苦干的科技工作者,而不是拿著資金四處奔走的炒房客。
仔細想想,房地產的擠出效應,其實已經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費者消費支出減少、實體經濟生存艱難、創業者被澆滅了激情……
這,并非危言聳聽。現在的香港,就是我們沉痛的教訓:生育率走低,老齡化嚴重,青年銳氣消磨,低欲望社會,甚至催生出“有樓有高潮,無樓不要白撞”的言論。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