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本屆大會吸引了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等上萬名嘉賓參與,參展企業和參會嘉賓國際化比例均創歷史新高。接下來的幾天,各路大咖齊聚花城,高層論壇、主題展覽、項目路演、產融對接等活動密集展開,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的“廣州時間”正式開啟。
亮點紛呈、特色突出。據了解,除了主要議題外,本屆大會還實現了多個首創。比如,將首次設立一對一項目對接平臺,幫助300家國內外企業、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等開展面對面產融合作洽談。此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數”也將首次亮相,標志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區域發展評價邁入“數字對標”時代。
對于大會舉辦地廣州來說,和生物醫藥產業結緣已有深厚基礎。近年來,廣州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在珠江航道中的一個江心島——廣州國際生物島上,一項項生物醫藥領域的新突破正不斷孕育,全球首個眼科人工智能機器人成功研發,使白內障診斷準確率提升至90%;患有多動癥的小朋友通過看動畫、玩游戲獲得治療;連通全球的智慧醫療網絡進入手機,成為每個人的“健康管家”……這片占地僅1.83平方公里的小島,以其創新活力的競相涌現,不斷推動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邁向更高階段。
邁向生物經濟新高地,要增強創新動力。生物醫藥是高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金量高、前瞻性強。每一項成果的產生,都少不得在創新上下一番苦功。就此而言,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比什么都有利于生物醫藥產業的更快發展。廣州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在人才、專利、標準等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競爭中拿出更實舉措,讓健全健康的創新環境,成為創新發展的活力源泉。
邁向生物經濟新高地,要厚植發展后勁。生物醫藥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業,不能急于一時,也不會一蹴而就。增強發展后勁,就是要看長遠、看未來,用更寬視野更大格局,為廣州生物醫藥發展謀篇布局。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酣,廣州要緊緊圍繞塑造健康灣區的目標要求,提前布局、盡早謀劃,多從密切粵港澳醫療衛生合作的角度想問題、出主意,把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互利互惠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邁向生物經濟新高地,要彰顯民生價值。既是創新產業,又是民生工程,是生物醫藥產業的特點所在。不論是新藥研發,還是技術更迭,生物科技的創新價值,都在于讓更多群眾享受普惠、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述初心和使命不能忘卻。前不久,借助5G+4K技術,廣州與清遠陽山縣的兩家醫院在200公里相隔的條件下,實現了手術實時傳播和遠程指導。努力尋找同民生領域的結合點、增長點,這正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價值底色。
當今世界,國際科技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面對生物醫藥科技的新趨勢、新特點,廣州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創造生物醫藥領域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