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的2019首都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包括《北京文旅消費報告》發布、主旨演講、北京市十六區文旅融合經驗交流等環節。
論壇上,北京市文聯主席、國家大劇院首任院長陳平,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永恒,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輝等業內人士,分別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主要特征、優勢及經驗、前沿趨勢、面臨挑戰、改革創新、發展路徑等議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大家一致認為,目前文旅融合具體工作正向“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加速過渡,文化和旅游活動已逐步從名稱連接走向內涵同步;首都文旅融合已進入深水區,當下要精準發掘首都各區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尋找文化和旅游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對接點,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新增長點,科研院校則要努力為文旅融合貢獻研究成果與智慧。
北京市十六區文旅融合經驗交流分成了4組,分別為:首都核心功能區+副中心+世園會舉辦地組、城市功能拓展區組、城市發展新區組及生態涵養發展區組。與會人士分享了各區文旅融合發展經驗、企業經驗和典型范例,列舉了各區文化和旅游融合改革創新的重點舉措,共同研究首都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政策突破點,并圍繞首都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路徑、重點項目展開了討論。
在演講和交流之外,論壇還發布了《北京文旅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表示,該《報告》通過分析北京文旅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和解讀北京文旅消費特點、熱點,量化了旅游消費與經濟發展、市場現狀、游客行為之間的聯系,為北京市文旅行業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旅游總收入達5921.2億元,同比增長8.3%。隨著移動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的廣泛應用,文旅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也在發生改變,從故宮到博物館,北京市出現了不少“網紅景點”?!秷蟾妗分赋觯本┦泻诵穆糜螀^(點)大多集中于如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等老牌優質IP,同時,以798藝術園區、國家大劇院等為代表的現代文創IP也已形成巨大市場。在“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703億元。其中,與旅游產業密切相關的休閑娛樂產業規模達99.8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頒發的2018年度統計標準(2017年及之前年度沿用2011年統計標準),北京市2018年度規模以上文化產業的總收入同比增長11.3%,其中,文化核心領域總收入9292億元,同比增長14.1%。
根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統計信息,得益于旅游區(點)整體服務水平提升、文旅商品創新帶來的銷售轉化率提升,北京市核心旅游區(點)的年度游客客均收入貢獻(即每位游客貢獻的收入)自2014年起一直處于穩步增長中,2018年客均收入為27.88元/人,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平。同時,2018年北京市旅游區(點)的門票收入為503234.8萬元,同比增長1.6%,但門票收入占比(58%)為近10年來最低水平,其原因在于重點景區門票價格統一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