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東市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積極調整全市人才工作思路,拓展深化東錫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搭建寬領域的引才引智資源網絡,打造人才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天地”。
據了解,為探索雙向互動模式,構建全要素多領域育才體系。海東市通過互派人才掛職的方式,無錫市選派108名優秀教師、醫務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分赴海東六縣區開展支教、支醫、支農工作。海東市選派104名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年輕干部赴無錫掛職工作,學習無錫先進發展理念,介紹和宣傳海東的自然資源、招商引資政策等。同時,推進市校企合作。與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二幫一”結對幫扶模式,簽訂“政校合作”協議、 “校企合作”協議。連續兩年在青海高職舉辦應屆畢業生創業就業培訓班、校園專場招聘會,提供3800多個優質工作崗位,35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以及開展各類人才培訓。
突出高精技術引進,開啟特色化產業發展新思路。發揮農業、旅游、拉面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基礎,聘請無錫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組建專家服務團隊,為產業發展獻智出力。建立農業園區對口協作關系,建成海東高原特色農產品無錫銷售門店,銷售海東市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近900萬元。舉辦旅游推介會、展示會,推出多條海東特色旅游線路,簽訂“旅游專列進海東”相關協議,啟動“萬名無錫市民游海東”活動。實施拉面人才“帶薪在崗實訓+創業”項目,連續兩年投入幫扶資金近900萬元,帶動2000多戶建檔立卡扶貧戶、近8000多名扶貧對象脫貧。
推動重點項目合作,實現經濟人才智力合拍共振。聚焦全市重點項目發展需求,堅持引入新理念、新思維,增進交流互訪,進一步達成項目合作意向。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設立院士工作站,開展遠程醫療、空中大課堂、專科人員培訓等,全面提升海東市醫療技術水平和能力。據悉,2018年,170余企業赴海東市進行投資考察,引進文化、旅游、農業、電商、光伏扶貧等企業8家,新建投資項目9個。江蘇振發集團援建的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利用異地扶貧搬遷后新建住房屋頂、村民的豬舍安裝建筑一體化分散式光電裝置,累計實現扶貧金額550萬元。針對海東市“兩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環節,實施“健康保”商業補充保險,覆蓋25深度貧困鄉鎮4.5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有效解決因病返貧和加深貧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