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發布“非公經濟50條”(《進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全面幫助企業減輕綜合負擔、提高增值能力、拓展創業機遇。不少莞企從中獲益良多,企業運營成本降了,政府服務更優質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提升了。
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最后一個環節——開拓市場方面,有哪些收獲呢?
支持非公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強化境內外市場開拓
這幾天,快意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劉思敏的朋友圈持續在轉發一條信息:該公司中標中國企業在馬爾代夫承建的最大工程。而在今年4月,該公司中東分公司成功中標阿聯酋項目,并打破中國電梯品牌在阿聯酋超高速電梯紀錄。今年2月,與孟買城市發展管理局達成合作協議,再次中標孟買地鐵3號線76臺項目。
“非公經濟50條”提出,要強化非公企業境內外市場開拓。為此,市商務局去年也配套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外經貿穩定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合計改革措施20條,主要包括鼓勵企業扎根發展、大力開展“莞貨全球行”、擴大重點商品進口和強化重點企業服務等四大舉措。
在《若干措施》推動下,東莞積極推動莞貨“全球行”和“全國行”,與香港貿易發展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簽署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備忘錄,加強莞港澳全方位戰略合作。更加快布局了東莞商品展銷中心,以莞貨“全球行”和“全國行”為平臺,通過“統一標識、統一形象”,打造“東莞制造”區域品牌,幫助企業搶抓訂單,拓展國內外市場。
為了給非公企業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東莞還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和外資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先后2次舉辦政府采購業務培訓班。
據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外資企業內銷額1094.5億元,同比增長5%,占內外銷比重38.8%。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出口612.4億元,增長36.4%,高于全市進出口增速23.5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比重25.4%。全市對美國出口比重由2008年的27%,下降到目前的19.5%,下降了7.5個百分點。
此外,為了穩定企業扎根發展信心,東莞深入開展了“暖企”行動,走訪超過100家重點企業,宣講覆蓋企業超過1000家,幫助企業精準用好惠企政策,穩定企業扎根發展信心,獲得企業一致好評。
政策紅利的釋放,“暖企”行動的開展,一方面推動了東莞外貿新動能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強了企業的根植性,紛紛在東莞增資擴產。如陸遜梯卡華宏(東莞)眼鏡有限公司計劃增加投資2.8億元,建設占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的眼鏡配套生產廠房;位于清溪的明門(中國)幼童用品有限公司正在興建第四間工廠,將在兩年內投入使用。
放寬重點領域非公企業準入,強化投資領域開放
6月11日,第一屆“青創新力量·創夢大灣區”暨臺港澳雙創路演交流活動在東莞舉行,現場超過100位企業家及投資人出席活動。8個項目進行了路演,橫跨物聯網、互聯網、大健康等領域。共募集到45個投資意向,總計4920萬元投資意向金額。豐碩的融資意向成果證明了投資人對臺港澳路演項目的青睞,更反映了港臺青年在莞創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