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選擇對每一位考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題或者挑戰。南京曉莊學院“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舉措破解了這一難題,即大一新生不按照傳統的專業分班,而是通過不同的專業類別,編班管理與組織教學。依據“志愿+綜合考核”原則,一學期后按專業類培養的學生在本專業類內選擇專業,南京曉莊學院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更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京曉莊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2019屆“卓越工程師班”軟件工程專業的趙婷婷同學日前拿到了騰訊公司微信事業部的錄用通知書,她開心地說:“能和很多優秀高校的畢業生競爭這個崗位,順利通過6輪面試,這得益于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期間,我系統地學習了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極大地拓寬了視野,創辦ACM社團后更提高了我的編程能力和專業水平,讓我能在全國萬人編程大賽中脫穎而出。”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新時代高教40條”,進一步加強教風學風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聚焦立德樹人]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學校以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秉承開放、規范、創新、特色的發展理念,聚焦立德樹人,聚力服務南京,全面實施特色發展、人才強校、國際合作和服務南京戰略,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南京曉莊學院是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設有58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教育學等4個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等9個學科為市級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2018年,學校引進知名高校院所博士40余人,柔性引進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國君院士等9位教授。學校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模范教師、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省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和省高校“教學名師”等各類稱號的高層次人才70余人,陶勑恒教授兩次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楊迎平教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上,學校為江蘇省2017-2023年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現有4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9個一級市重點建設學科,建有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絡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各1個。
[創新人才培養] 實行“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
“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學會創造。” 南京曉莊學院校長許承明告訴記者,“秉持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優秀人才,并且依據分類培養原則,學校設置了專業導學課程、專業類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強化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專通兼備、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大“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漢語言文學師范等專業正積極開展省級、校級卓越教師培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開展省卓越工程師培養。積極對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緊扣市場和社會需求,開設了軟件、旅游、物聯網等南京急需的應用型專業,設立江蘇微軟曉莊技術中心,開展嵌入式和訂單式人才培養,與企業、行業合作創辦企業冠名班,建立產學研聯盟和研究實體,與地方政府、企業開展教育合作、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