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為京劇藝術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程派藝術”。程派唱腔嚴守音韻規律,深邃曲折,表演細致深刻,通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塑造,再現了中國古典美學“聲、情、美、永”的詩化意境。
6月17日,由國家藝術基金會資助、上海戲劇學院主辦的“京劇程派表演人才培養”項目在上海正式開班,這也是近幾年國內最大規模的一次程派藝術人才培養項目。
程派藝術最廣為人知的劇目是《鎖麟囊》,但此次培訓班,主辦方選擇的教學劇目是《春閨夢》。中國劇協秘書長崔偉表示:“這次傳承讓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劇目的選擇,沒有選擇最具有市場性的《鎖麟囊》,而是選擇了最具有程派美學性和表現程派表演藝術高度和文化內涵的《春閨夢》,這不是簡單的選擇,它能夠通過這個戲,讓觀眾更能靠近程硯秋的審美追求,程派藝術的美學特點和學習程派的藝術根源。”
程硯秋、俞振飛合演《春閨夢》。
《春閨夢》是程硯秋1931年目睹軍閥混戰,人民流離失所,根據唐代詩人杜甫《新婚別》和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意境編演而成。當時反映了人民反內戰,渴望和平的共同心聲。
《春閨夢》是程派流派風格走向成熟的代表劇目之一。在戲劇結構和表演藝術上,都有很多新嘗試和創造。程硯秋先生在二度創作中,綜合運用唱念做舞的各種表演方式,把昆劇“無唱舞”的藝術手法貫徹于京劇表演中。尤其是劇中體現夢境的時空轉換手法,聲腔與身段組合所呈現的朦朧美,極為考驗著演員的火候與功力。
李佩紅
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李佩紅是本次培訓班的主教老師。作為程派傳人,李佩紅師從程派大家王吟秋先生,她這一次將為學員親授程派表演藝術的精華。她說:“這出戲是我特別鐘愛的一出戲,同時也是我下了非常大的心血功夫,在傳承中體現了自我的思考。” 2004年,李佩紅還曾和郭寶昌導演合作把京劇《春閨夢》拍成了電影。
據悉, 本屆培訓由15位專家共同擔任授課導師,包括尚長榮、孫元喜等京劇表演藝術家;郭寶昌、滕俊杰等知名導演;羅懷臻、齊致翔、吳連群等劇作家;毛時安、崔偉等評論家;程硯秋嫡孫程受珩,以及鼓師崔洪、琴師王悅等。
開班儀式。
培訓項目從“程”派藝術的表演特色、伴奏風格、藝術理論研究等全方位開展教學,在排演同時將有許多文藝理論學習,使學員在表演技藝提高同時,對“程”派藝術的精神與法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本次培訓班最終錄取25名學員。他們來自于浙江省京劇團、天津藝術職業學院、黑龍江省京劇院、福建京劇院、江蘇省戲劇學校、煙臺市京劇院、青島京劇院、天津京劇院、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山西省京劇院、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等各大戲曲院團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