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先進標準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中,除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外,珠海是被提及最多的城市,多達20次,被頻繁“點名”的背后是機遇,也是重任。《綱要》明確指出,澳門―珠海被定位為極點之一,故此要深化澳珠合作,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引領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
要支撐起澳門,珠海極點,珠海有足夠的底氣: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內地城市;與澳門一河之隔的橫琴有國家級新區、自貿區、大灣區的利好政策疊加;高端制造業頻繁落地助力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產業帶龍頭。然而,經濟規模總量不足、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制約著珠海經濟發展。
作為大灣區的重要一極,珠海將在高質量發展路上努力奔跑。全國兩會期間,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表示,利用港珠澳大橋直通家門口的優勢做好大橋文章,加快提升澳珠極點的能級量級,在裝備制造業、臨港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深化與港澳合作,在“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珠海有獨特的優勢,自然環境好,區位優勢明顯,可往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行業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包括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珠海可利用地域優勢、產業特點形成產業導向,吸引高端人才到珠海參與創新建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