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支“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全球第一大輔酶Q10生產商、全球純度最高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站在生物醫藥行業最頂尖的世界舞臺上,廈門海滄的生物醫藥成果嶄露頭角,毫不遜色。
“眾所周知,生物醫藥是研發周期長、回報慢的產業。但海滄僅用了10多年時間,就誕生了許多在生物醫藥細分領域獨占鰲頭的研發成果,成為全省生物醫藥專業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區域,這得益于我們找準了方向,全力以赴?!焙媾_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善美告訴記者,10多年前,隨著石化、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逐步退出,海滄將發展的目光聚焦向生物醫藥產業,為海滄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在海滄臺商投資區30年的發展進程中,生物醫藥產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痹趶埳泼揽磥恚镝t藥是集約用地、高附加值的產業,也是智慧集中度高、財富集中度高的領域。這些都是契合海滄實際的,而且在一些領域,海滄本身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發展基礎。未來,海滄將堅定不移地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打造國際一流產業的重中之重,持續走好集約式、內涵式發展道路,構建國內知名生物醫藥聚集區。
燎原星星之火
重磅研發成果點燃創新熱情
在海滄生物醫藥發展的燦爛“星河”中,全球首支戊肝疫苗的誕生是最為璀璨的星星之一?!拔疫€記得第一次報道全球首支戊肝疫苗是在2012年,當時同行的記者朋友都很興奮,因為在當時的廈門,這樣重磅級的生物醫藥研發成果并不多見?!焙鎱^融媒體中心記者楊志藝回憶道。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應用大腸桿菌原核表達系統研制VLP疫苗,開辟了疫苗研究的新途徑?!弊鳛橹圃焐?,萬泰滄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永忠介紹,這支疫苗研發歷時14年,是地地道道的“海滄造”。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全球首個戊肝疫苗獲準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并獲得美方全額資助。
事實上,在當時,這支疫苗的研發成功,不僅填補了專業領域技術上的空白,帶來了可觀的市場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如同一把星星之火,點燃了海滄生物醫藥企業創新的熱情,堅定了大家邁向成功的信心。
“我們比萬泰滄海遲了幾年落地海滄,看到戊肝疫苗成功研發,觸動很大?!卑律镝t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立謀告訴記者,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支疫苗為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起到了示范導向作用。
數據最有說服力。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滾動支持的8項“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其中廈門市2項,均位于海滄區;特寶生物、力品藥業研發項目獲“十三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課題立項。
長成茂密森林
人才引領產業迎來收獲期
小樹長成茂密的森林,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外部的陽光雨露。2016年,海滄區委重申堅持產業立區原則,用戰略性眼光立足實際,錯位布局發展三大新興產業,為生物醫藥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幾年來,海滄區按照“引種子、建苗圃、育森林”的發展路徑,形成了以創新產品和龍頭企業引領的醫療器械及診斷試劑特色產業集群,并在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藥物、化藥制劑改良、高端保健品等領域形成較強的原始創新能力,并涌現了一批國內及國際一流的創新產品。
其中,英科新創在全國診斷試劑行業中位居前列,其產品在全國血站系統中的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大博醫療在國產骨科植入器材的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施愛德自主研發的一次性穿刺器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鱟試劑生物科技公司是中國鱟試劑行業第一品牌……
諸多第一的背后,離不開人才的集聚。海滄區決策者深諳,人才是關鍵,是生物醫藥產業騰飛的核心。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位于海滄的廈門生物醫藥港內,聚集了各類生物醫藥人才5000多人,其中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167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學家團隊,被福建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省首批產業人才聚集基地。
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辦起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截至2018年底,海滄區生物醫藥企業322家,產業規模192.7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實現產值142.30億元。
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多家企業逐步迎來“收獲期”,紛紛加入上市大軍:金達威、大博醫療在中小企業板上市,艾德生物在創業板上市,特寶生物成為福建省科創板受理第一股,為正生物、鱟試劑在新三板上市……
爭取一方天下
巨頭帶動助推內涵式發展
“2012年,我與五名‘海歸’從國外回來。我們來到海滄,走進廈門生物醫藥港,搭乘‘鐵籃子’升降機上了還沒封頂的辦公樓,那時候,心情是有些忐忑的。短短幾年,生物醫藥港已經成為幾百家企業發展共聚的專業化園區,令人振奮。”力品藥業(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英說道。
如今,廈門生物醫藥港內,生物醫藥專業園區通用廠房建筑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構建起“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組成的接力式孵化與培育體系。
事實上,空間上的擴展,只是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底,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創業中心預計將建成,意味著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公共服務供給將更加充沛。據了解,當前廈門生物醫藥港已建成生物醫藥測試分析平臺、閩臺診斷產品創新創業園、體外診斷儀器公共技術平臺、化學創新藥研發平臺等10余個公共技術平臺,并引進近10家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服務型企業,持續提升產業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海滄區與國家衛計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科技中心)合作開展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編制發展規劃,并積極與衛計委科技中心及科技部生物中心兩個國家級中心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成立咨詢決策專家組、開展人員掛職交流、聯合舉辦行業學術活動、共享項目信息等,大力完善機制,營造創新發展氛圍。
“只要找準方向,持之以恒,小小的一家生物醫藥企業也能擁有一方天下。”張善美告訴記者,當前,海滄正在與多家國際國內的生物醫藥巨頭對接,多個一類新藥有望落地海滄,希望通過領頭羊的帶動作用,帶動海滄生物醫藥產業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