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網信辦、商務部、科技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的內蒙古產業推介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產業洽談會也于同日舉行。作為“中國云谷”,呼和浩特市近些年把發展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獨特的發展優勢
呼和浩特市發展云計算、產業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因地制宜,走一條可持續科學發展之路。呼和浩特市市長李杰翔在洽談會上說,呼和浩特發展云計算、產業有著獨特優勢:
呼和浩特既是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又是國家向北向西開發的重要前沿城市;既是近年來作為內蒙古快速發展引擎的呼包鄂經濟圈中的重要增長極,又是國家規劃的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銀榆經濟區的重要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擁有國內三個電網之一的內蒙古西部電網,電力資源豐富,供應穩定,電價便宜,園區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企業享受每度0.26元的電價,形成了極具競爭力的綜合成本優勢。
呼和浩特還設立了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采取產業項目投資補助、銀行貸款貼息、高端人才獎勵等方式,支持云計算、產業研發示范、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建設。開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通過資金獎勵、住房保障、家屬就業、子女就學、提供項目啟動資金等措施,積極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堅實的產業基礎
李杰翔在洽談會上介紹,呼和浩特市發展云計算、產業有著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積極打造云計算、上下游產業鏈,初步形成了“兩大產業園區、三中心、一批應用和服務”,互補互動的發展格局。
呼和浩特市相繼引進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建設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投資規模近500億元。目前,全市服務器能力已達70萬臺,簽約或入駐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IT企業70多家,引入各類應用企業302家,吸納就業近1.1萬人。預計三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務器數量可達368萬臺,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