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協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廣州將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都市現代農業”五大產業為主導,攜手大灣區城市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行動計劃》結合五大產業方向和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四個現代產業體系核心要素,提出九大重點行動共40條具體任務。
《行動計劃》提出,廣州將按照“三步走”安排,實施2019-2022年行動計劃,遠景展望2035年未來藍圖。具體而言:到2020年,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建成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合作的產業核心支撐區;到2022年,以創新驅動為主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確立,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樞紐區;到2035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成為支撐國際一流灣區的核心引擎先行區。
《行動計劃》同時提出,廣州將形成“一核、一廊、三翼、多極驅動”產業布局(具體詳見表格),推動構建結構科學、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格局。
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特別合作示范區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廣州將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特別合作示范區。
具體而言,廣州將加強廣州—深圳雙核驅動,完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強化與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合作,推動兩市產業共贏發展。
落實新一輪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片區以及荔灣南片選址共建廣佛合作試驗區,加快五眼橋—滘口、大崗—五沙、白云—里水、花都—三水等片區建設,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推動更高質量的廣清一體化,加快建設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生態合作試驗區。與深圳、東莞等市共建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與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共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
“一核、一廊、三翼、多極驅動”產業布局
“一核” 建設具有國際輻射帶動力的中心城區現代產業集聚核。范圍主要包括天河區、海珠區、荔灣區、越秀區所在的中心城區和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及白云區北二環高速公路以南地區,重點發展以高附加值產業鏈為主導,具有國際輻射帶動力的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產業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商貿服務、文化旅游、教育、健康、體育等現代服務業,高水平打造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會展總部集聚區、黃埔臨港經濟區、白云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等現代產業集聚發展核心區。“一廊” 加快“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段建設,東西貫穿增城區至荔灣區,連接佛山、東莞、深圳、香港、澳門,集中打造廣州大學城—國際創新城、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天河智慧城等創新平臺。“三翼” 東翼產業集聚帶。圍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以天河區東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至增城區的產業組團為載體,加快發展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經濟,打造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區,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區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南翼產業集聚帶。圍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以珠江航道黃埔港至龍穴島段沿江區域的番禺、南沙產業組團為載體,建設國際物流商貿區、高端裝備制造業區、濱江濱海生態旅游區和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北翼產業集聚帶。圍繞空港經濟區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以白云區北部、花都區和從化區西南部等流溪河岸線的產業組團為載體,重點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生態旅游產業示范區、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區、鐵路經濟集聚區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