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誕生16個發明專利,平均每天新增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1995年至今,安徽省合肥市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躍升了72位,被譽為“發展最快城市”;而且,其單位GDP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6%,經濟質量健康。
“合肥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是科技創新。這是貫徹黨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結果。”合肥市委主要領導表示。
戰略新興產業:助力經濟“加速”
全球第一條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滿產運行,每月可產12萬片基板,帶動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產量大幅增長……今年一季度,目前全世界最高世代液晶生產線在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產,改變了全球液晶面板、液晶電視市場走向,也讓更多中國消費者得到實惠。
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關鍵材料之一,今年5月9日,投資100億元的全球最大偏光片生產基地落戶合肥。以液晶面板為核心,合肥目前已集聚液晶玻璃、光學膜、偏光片、驅動芯片等上下游企業30多家,成為國內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
今年前4個月,合肥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39%,這是該市新興產業快速增長的縮影。自從2004年申請成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以來,合肥基于自身科研特點,瞄準國家重大需求,潛心打造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10年來,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9%,近5年來加速至20.6%,成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引擎。
國家科學中心:帶動區域經濟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復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4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刷新世界紀錄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首次破解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密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近年來涌現出多項世界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也催生了多項具有應用前景的高新技術成果,如單核性能卓越的“魂芯二號A”芯片、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的航空發動機用單晶葉片等。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旗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51項,2018年牽頭參與的8項科技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獎。
在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院,合肥中科智馳科技公司總經理江如海告訴記者,其技術團隊積累了10余年的無人駕駛技術,創新院給他們提供了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平臺和啟動資金,合肥高新集團提供了天使輪投資,安徽省的產業扶植政策提供了很大幫助。
“除了資金和場地支持,我們技術團隊還獲得了超過70%的股權激勵。”江如海說,得益于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這片熱土,他們1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從技術成果到量產盈利。“目前我們的無人駕駛擺渡車已經有兩臺交付給客戶使用,訂單超過3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