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沈陽市教育局獲悉,沈陽雙元培育改革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參與雙元培育改革試點的八所院校,三年時間累計培養學生(學徒)數量達2200人,參與企業22家,參與教師359名,企業師傅129人,參與的行業組織7個,試點涉及的專業包括: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專業、電氣專業、通信專業等共計22個。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5月,沈陽市獲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為“國家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城市”。三年來,市教育局深入實踐“工廠化辦學、雙元制教學”辦學理念,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辦學體制和校企運行機制,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激發企業和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能力,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和一定的成效,為沈陽振興提供了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生成長:大力提升學生職業勝任能力
學生第一年在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第二年企業與考核合格學生簽訂學徒生協議,并在企業培訓中心與學校進行交替培訓,強化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第三年考核合格的學徒生在企業生產車間在崗實習,強化崗位技能……
雙元培育改革試點學校打破了傳統的“2+1”人才培養模式,采取校企輪轉交替的培養方式,針對性更強,環節更加科學。具有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為學生增添了自信,表現出良好的專業素養、扎實的崗位技能和出色的繼續學習發展能力。
比如,沈陽市化工學校的30名學生頂崗實習3個月后,全部考核優秀,達到出徒標準,提前九個月轉為正式員工,平均月薪3500元(不含各種保險及所得稅),較以往畢業生同時期月薪高出約25%。部分優秀學生被企業安排到管理崗位。
再如,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2018級香格里拉班學生在2019年全國旅游院校飯店服務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金獎兩項。
教學創新:形成“雙元培育暨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中形成與崗位能力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是合作最核心的體現。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將傳統的十幾門學科整合成寶馬班需要的專業基礎課三門、專業技術課三門,專業技能實訓11項,理論、技能、實訓三合一,徹底完成從學科導向到工作過程導向的轉變,得到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的認可。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成為國家現代學徒制首批試點院校,與沈陽機床,米其林等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同開發課程18門,共同制定課程標準18個,建設相關工作流程、標準、規范、制度及人才培養質量校行企等多元評價機制。2016年8月,學院又被全國機械行業教指委確定為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牽頭單位。學院與華晨寶馬等企業共建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和汽車電器等專業實訓室,為德資企業培養雙元制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
更為難得的是,自2012年以來,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已經累計有近300名畢業生進入華晨寶馬公司成為正式員工,華晨寶馬公司對這個合作項目給予高度認可,學校也在此基礎上申報并被批準為遼寧省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成為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在本土最成功的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