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四川地區生產總值(GDP)首次半年突破2萬億元,達到2051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穩就業”“穩外貿”等方面,四川返鄉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同時,外貿穩定向好,成都上半年開行中歐班列619列,居全國第一。
返鄉創業推動“穩就業”
仁壽縣汪洋鎮上游村村民張貴華,十幾歲就外出務工,從煤礦的背煤工干起,經過20多年艱辛打拼,后來在成都開辦了自己的企業。
現在,張貴華回到家鄉,為村里修路,又以生態自然景觀為依托,建成了以農家特色餐飲、戶外健身游樂等為特色的生態農家樂,吸納當地100余人就業。
這是四川大力促進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一個縮影。四川省就業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四川新增返鄉創業農民工2.79萬人,創辦企業9025個,帶動就業11.58萬人;全省發放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9.43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約4億元。
技能培訓是改善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之策。今年1至6月四川共開展農民工各類培訓2000余期,培訓農民工近10萬人。“我們可以免費學習技能,還能拿誤工補助。”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農民工廖云林說,今年6月,他通過培訓拿到了廚師證,下一步不管是務工還是自己開辦農家樂,都更有底氣了。
四川農民工就業體現在“穩”字上,全省轉移就業總量始終穩定在2500萬人左右。今年以來,四川大力開展就業宣傳、崗位發布、擇業指導、“春風行動”專場招聘和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等,共組織各類招聘活動200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萬個。截至6月底,全省轉移就業2504.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35億元。
城鎮勞動力就業同樣“穩”。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數據顯示,上半年,四川城鎮勞動力就業狀況總體維持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較一季度4.9%下降0.1個百分點。
站上開放前沿“穩外貿”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的國際鐵路港,是成都開行中歐班列的始發站。成都已形成12條國際鐵路和鐵海聯運通道,連接境外25個城市,構建起南向聯通東盟地區、西向直達歐洲腹地、東向輻射日韓和美洲、北向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通道體系。
青白江區委書記張勝說,今年1至6月,成都開行中歐班列619列,比去年同期增長48.4%。目前,青白江區正在加快建設我國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實施集裝箱中心站擴能改造。國際金融、商事等800多家服務型企業入駐鐵路港區域,經中歐班列進口的紅酒、奶粉等暢銷品,占四川市場份額的70%左右。
“四川外貿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說,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033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出口額1696.5億元,增長27.3%;進口額1336.6億元,增長15.7%。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地處西部內陸的四川成為開放前沿,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正在形成。四川構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立體全面開放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上半年,四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值增長13.1%,占同期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7%,其中對阿聯酋、新加坡、俄羅斯和越南進出口值分別同比增長70.2%、59.9%、56.9%和37%。
成都海關新聞發言人尹亮認為,盡管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四川外貿面臨一系列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