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20世紀80年代就創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戲”“雙手舞出八條龍”的發展奇跡。然而,依靠要素成本優勢驅動、消耗環境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當發展速度減慢、傳統優勢產業持續面臨挑戰時,常州未來的路怎么走?近年來,常州以工業和能源互聯網為突破口,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和“千企上云”工程,加快建設和發展面向實體經濟應用的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力爭實現“雙聯雙智雙提升”,增創工業發展新優勢。
在全球坐標系中找準發展路徑。如果把常州放在全球坐標系中,研究、對比德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南京、蘇州、無錫等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不難發現,常州的工業優勢在于制造業基礎扎實、制造門類眾多,缺點在于門類“小而散”、沒有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集群。為此,常州堅持“科技長征”,連續14年“走出去”招引大院大所資源,增強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常州積極尋求工業發展新動能,尤其是想方設法把原本小而散的“配套產業”“配套企業”串聯成線、成網、成一個有機系統。
工業和能源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將對常州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常州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領域具有迫切需求。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1萬億元,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家,行業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超2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超60家。面廣量大的傳統企業、中小企業亟需通過“互聯網+”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強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