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成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簡稱《規劃》)已經出爐,《規劃》提出,到2023年,成都全市氫能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建設全國知名的氫能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什么是氫能?氫能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之一,是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大戰略方向,備受世界各國關注。氫能是清潔、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可實現電、氣、熱等不同能源形式的相互轉化,在交通運輸、工業用能、建筑熱電聯供等領域可發揮積極作用,符合構建全球低碳能源體系的要求。
構建國內領先氫能產業生態圈
成都目前已聚集氫能產業鏈企業及院所50余戶,覆蓋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和檢測,燃料電池及整車(機)研發制造等主要環節。
成都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積淀較為深厚,部分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初步實現產業化突破。
多渠道的氫源供給可滿足成都氫能產業的發展。成都將發揮氫能研發、制造和資源富集等綜合優勢,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培育產業集群,構建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生態圈。圍繞構建應用推廣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力促形成更大區域市場,打造中國氫能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核心技術創新高地、示范應用標桿城市。
力爭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以上
《規劃》提出,到2023年,全市氫能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初步建立健全覆蓋全市、輻射全省的氫能產業體系,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及產業配套能力,建設全國知名的氫能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到2023年,全市在客車、物流車、環衛車、出租車、公務車、共享汽車等領域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以上;建設燃料電池有軌電車示范線2條,示范線路總長30公里以上;燃料電池在無人機、分布式能源、船舶、各類電源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建設覆蓋全域成都的加氫站30座以上,形成以成都平原為中心,輻射全省的氫能綜合交通網絡;“氫生活”理念融入大眾生活,將成都塑造成為全國氫能產業示范應用標桿城市。
如何實現目標?《規劃》提出,以燃料電池汽車、動車、有軌電車、無人機等為牽引,大力發展氫能、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有序發展氫源供給設備,帶動氫能產業成鏈發展、集群發展。
空間布局方面,成都將在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郫都區、新津縣、新都區、高新區(西區)、彭州市、雙流區、金堂縣、邛崍市九個區域規劃打造氫能產業功能區(包含五個專業制造產業園、一個氫能產業新城、一個綠色氫都),形成“五園一城一都”的氫能全產業鏈空間布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