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伴隨《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的發布,福州開發區制造企業紛紛轉型升級,以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導向的產業升級可以說是開發區在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的供給側改革先頭軍。從“制造”邁向“智造”
福州開發區是老牌工業區,三十多年的發展歲月里,制造業始終是區內的產業“大頭”,然而老舊的工業形態讓開發區不得不面對產能不足、人力成本增加等問題。這些矛盾在近幾年受到市場需求改變、技術創新等巨大沖擊,產業升級壓力不斷增加。
鑒于此,2015年8月,馬尾區制定出臺《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出開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加快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建設等,推動“智能制造”,打造馬尾“工業4.0”。
計劃出臺后沒多久便取得了不俗的回報。2015年開發區共推進10個智能技改項目,總投資28.6億元,2016年增加到20個。通過智能技改,企業實現“機器換工”和產品智能化更新換代。
移動終端和軟件研發兩條腿走路
“目前,開發區智能制造方面的最大優勢體現在移動終端配件制造和軟件研發設計兩個方向。”馬尾區經信局技術進步科科長楊文鳳表示,“開發區的產業基礎和產業引導是兩大特色產業形成優勢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擁有良好基礎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區內主導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特別是在信息感知與識別、數據傳輸與處理等核心技術及傳感技術等支撐產業積累了較好的基礎。上潤傳感器技術、新大陸溯源系統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冠林、創高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產品均為國內領先,移動終端相關配件制造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優勢。
在軟件研發方面,為推動智能制造技術進步,開發區與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設立實驗室福州基地。目前,該基地已經與伊時代、賽虎等開發區企業開展合作,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識別、挖掘與分析等技術服務,與伊時代合作研發的服務于數據安全的“網劍”品牌系列產品年創收5000多萬元。據馬尾區經信局統計,2015年全區智能裝備制造共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省級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3個、專家工作站9個、高新技術企業21家、省名牌11個。培育“智造”生態產業鏈
為支持開發區智能制造企業更好更快成長,開發區整合區內公共服務資源,建設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和企業參與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社會化服務。
區內構建了五大服務平臺,著力培育“智造”生態產業鏈,包括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制造與系統技術研究中心、自貿區公共服務平臺、兩岸物聯網示范中心、多層次資本交易中心、兩岸青年創業中心,涵蓋技術研發、市場服務、投融資、人才、業務代理等領域。
馬尾區經信局局長何杰表示:“這些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重點突出兩岸交流合作、智能技術推廣應用、物聯網產業鏈升級、自貿區金融創新等功能,致力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剛獲批的福建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也將讓智能制造的集群優勢更加明顯,有利于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
福州開發區出臺了多項政策,對智能制造企業進行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僅2015年就兌現區級企業技改、技術創新扶持資金1700多萬元,名列福州市前茅。
實實在在的資金扶持、量身打造的配套政策,可以預見,福州開發區智能制造有著不俗的推動力和后勁。到2025年,開發區將力爭實現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60%,“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