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熱門樓盤中的熱門——河西青奧村進行搖號選房,401名企業博士或南京人才認定中的A—E類人才獲得選房資格。2017年南京實施人才安居房政策,至今有175名人才獲得南京買房“優待”,有10萬人享受或租或購或補貼等安居政策。
“十三五”期間南京計劃配建安居房350萬平方米,價值千億元。到2025年,南京保障型住房與純市場化住房比例將達到1:1。
高層次人才手握“房票”直接買房
8月24日上午10時,在南京華為工作的胡越(化名)第三次來到青奧村,做開盤之前的最后準備。26日,青奧村將作為南京首批集中供應的購買型人才住房,對企業博士和南京人才安居辦法中的A—E類人才進行銷售。
2018年底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畢業后,胡越入職華為,租住在軟件大道附近。“我現在住的公寓房租3000多元每月,扣除南京對博士畢業生的2000元租房補貼,實際支出只有1000多元。再加上剛工作沒多久,存款有限,本沒打算今年就買房。”胡越說,今年五六月份,他關注的不少微信公眾號頻繁推送青奧村要開盤的消息,優越的地理位置、較低的價格以及各種優惠政策,讓他下定了安居南京的決心。
今年5月7日,南京公布《企業博士安居工程實施辦法》,對在南京企業工作的博士提供買房、租房等一系列安居政策,并把青奧村項目作為首批購買型精裝修房源,南京河西南為這兩年該市最為熱銷的商品房區域。而青奧村為河西南明星樓盤,處最佳地段,緊臨長江,周邊有多處城市地標建筑,周邊二手房源均價普遍達到甚至超過5萬元/平方米,青奧村作為人才住房,最終確定的均價僅3.5萬元/平方米,每套房政府至少讓利百萬元。青奧村原計劃推出4幢四至七單元211套房源,因報名火爆,新增供應166套住宅房源,本批次供應房源達到377套。截至7月15日網上報名結束,通過審核的人才有401名,此次開盤的房源供應基本可以滿足人才的選房需求。
“南京市人才安居辦已與工行、農行、中行等多家銀行簽約人才購房金融優惠支持,此次青奧村銷售的商業貸款利率可按市場利率下浮10%。住房公積金開戶繳存后就能使用,貸款額度放寬到限額的2倍,最高可達100萬元。在河西地區普遍八成首付的情況下,此次開盤首付按最低比例三成執行,我們套型面積從72平方米至216平方米不等,按照面積最小的房源計算,首付只需70多萬元。”南京奧體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李華介紹。青奧村一樓自帶的底商已開始招商。售樓處外,高懸在塔樓上的橫幅“聚賢士 閱世界”格外引人注目,彰顯著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渴望。
“一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像天上掉了餡餅。”和胡越不同,李忠(化名)考慮再三放棄了青奧村,仔細研究了南京的人才安居政策,他轉頭選擇了即將開售的河西南熱門樓盤——華僑城天鵝堡。“全部在APP上申請,根本不用見面,我已確定意向房源,就等著開盤。”不同于其他買房人,李忠內心篤定,他不用擔心買不上。
2018年初,南京出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并配套出臺加強人才安居的實施意見,明確A、B、C類高層次人才,在本市無住房,可不受戶籍限制,由政府在商品房住房項目中籌集部分房源定向供應,用市場化方式解決人才住房問題。A、B、C三類人才不需參加市場搖號購買上市銷售的商品房,相當于獲得買房“房票”。前兩年,南京河西南出現上萬人深夜排隊搖號現象,數個熱門樓盤的中簽率不到4%。
今年,南京將享受“房票”的門檻放寬到ABCDE類人才。李忠是E類人才。李忠回憶,他去年到江北核心區、河西南、南京南站,幾乎所有熱門的盤去參加搖號,十幾次都落空,想到孩子的教育,非常焦慮。他說,南京為人才留一張“房票”的政策,是他留在南京、繼續打拼的基石。
“人才看重哪家樓盤的哪一幢哪一套,我們負責與開發商交涉精準‘留房’。為人才留出房源的比例不超過所售房源的1/10。”南京市房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南京政策,符合條件的人才購買商品房,不需要參加社會搖號,而是由人才安居辦出面與開發商協調預留意向房源。在銷售許可公示時,相關房源將標示為人才房。
去年以來,南京共有130多名各類人才通過這項服務買到了自己心儀的房子,房源覆蓋了高科榮境、綠地海悅、江與城等仙林、江北核心區、河西南等諸多熱門樓盤。溧水區已在萬達廣場、無想山莊、創維樂活城等5個商品房項目中籌集房源76套,目前選房成功71套,在溧水區優質商品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實現了人才購買商品住房“房等人”的局面。
給“新南京人”一個拎包入住的家
這兩年在南京興起的人才公寓解決了大量“新南京人”的租房難題。
“我住在研創園的8849人才公寓,房型是一個單室套,從人才公寓到公司步行大概需要五分鐘,很方便。” 孔曉驊擁有20多年通信半導體管理和產業經驗,是行業知名的大規模低功耗混模線路系統設計專家。去年,他創辦了專注無晶圓廠IC設計的諾領科技,并將總部落戶在江北新區研創園。創業初期,全身心撲在事業上,居住方便最重要。走進8849人才公寓,記者感受了孔曉驊口中的“方便”:精裝修,電視、空調、洗衣機、電磁爐等居家電器一應俱全,公寓周邊,健身房、游泳池、餐飲、美發、藥房、便利超市等應有盡有,生活配套的豐富程度甚至超越了周邊的住宅小區。
江北新區研創園企業服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孔曉驊居住的8849人才公寓共13萬平方米,提供1045套人才公寓,已全部住滿。園區又從周邊的公寓區租賃了552套房源,也僅空余10套。目前,江北新區研創園正在加緊建設二期人才公寓,總建筑面積12.7萬平方米,可以提供672套人才公寓。
1854套精裝修公寓、2萬多平方米商業配套、出門就有微循環公交和公共自行車……跨過秦淮新河上的鐵心橋,向南走2公里,大周路西側幾幢“花格子”大樓非常顯目——這是中國(南京)軟件谷專門為軟件企業量身打造的菁英人才公寓。軟件谷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寓自2016年建成交付,租金標準遠低于周邊地段租金水平,單室套、兩居室、三居室月租金分別為1563元、1968元、2315元。目前公寓內已入住約400家企業、近4000名“碼農”,華為、中興、三星、步步高等名企員工匯聚。
“最大的感受是安穩、安心。”住在A區12樓的李琳是億嘉和科技股份公司的一名新員工,老家在山西運城。畢業求職選擇到南京,除公司本身外,最打動她的就是人才公寓。“單室套月租公司補貼一半,自付部分只有700多元。”億嘉和科技股份公司后勤部門負責人王磊告訴記者,軟件谷人才公寓解決了企業招人、留人的大難題,目前公司共申請到公寓60套,住有70多名員工,其中80%以上是外地來寧的應屆畢業生,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很多,還有5名博士。
“住在這里,結束了那種在外漂泊的孤獨感。”動匯智能文體眾創空間的創始人劉沁松是一名創業者,原本是一名資深“北漂”,在北京打拼的12年間,搬家最頻繁一年搬了4次。兩年前,他帶著鍋碗瓢盆和被子住進了人才公寓,有了穩定的“家”,他的團隊從1個人擴大到12個人,分公司開到了大洋彼岸的硅谷。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全市已有253萬平方米、60多個項目的公租房(人才公寓)投入了使用。
用“房補”對抗“高房價”
35平方米的房間里,起居、盥洗、烹飪等功能區精心布局,液晶電視、洗衣機、微波爐、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落地大窗陽光通透,衛生間里干濕分離,站在陽臺上眺望,大大小小的綠地便可盡收眼底。在位于建鄴區中和路126號的東南青年匯,今年剛畢業的陳遠看了一圈,興奮地說:“這就是我想要住的地方!”
作為一家專門面向35歲以下、本科學歷以上青年人的公寓品牌,由南京市國資平臺東南集團操盤,東南青年匯在鼓樓、建鄴、浦口、秦淮、江寧、棲霞、溧水等區域均有布局。記者在建鄴東南青年匯的5樓看到,這里不光有健身房、輕食區、路演區,還有公共討論桌和小型私密聊天室。“在這里居住的主要是IT互聯網、金融證券行業的年輕從業者,我們希望這座公寓不光是給他們住,還能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工作和生活需求。”公寓管理員朱艷介紹,這里的232個房間已經全部租出,絕大部分是長租。
據了解,這家東南青年匯的平均房租在2600元左右,市場化運營,可以辦理南京市租房補貼。2016年7月1日,南京市開始實施《加快推進公租房貨幣化保障的實施意見》,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按學歷享受每月600-2000元不等租房補貼。
“吸引人才的是詩與遠方,留住人才的是面包和黃油。”南京市房產局保障處副處長于飛說,吸引人才的是城市實力,包括綜合競爭力、科教文化資源、產業發展環境等,而留住人才則需要實現“安居樂業”,讓年輕人在房價高企的大城市立足,住房保障就顯得尤為關鍵。“我們的住房保障不是簡單地給錢,而是致力于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
在麒麟科創城,園區自2017年啟動人才安居工程以來,陸續建設并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00余套,直供中科院系等新近落戶的高科技企業、研發平臺。未來將統籌安排土地建設首期1000套共有產權房(限定銷售對象、限定銷售價格),保障新引進的、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
溧水開發區匯智產業園人才公園(一期)建筑面積1.76萬平方米項目主體工程竣工,正在準備室內裝修招標。溧水區還“自加壓力”推出了一個人才公寓項目,華夏幸福“幸福寓”項目提供396套人才公寓,已于今年5月18日正式運營,目前已經出租200套。
土地收益反哺,大庇天下英才
“南京的人才安居政策,是我們吸引高端人才的‘助攻神器’,原來多名高管工作在南京、家在蘇州、上海、深圳等,大家兩頭跑,公司發展缺乏一個‘穩定的后方’”。江蘇滿運公司黨總支書記朱懷成告訴記者,去年他們有5名高管通過人才安居政策在南京買房,在南京安家落戶。如今,公司有100多人申請了租房補貼,不少員工住進了軟件谷的人才公寓。
《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2017年7月1日出臺,覆蓋了7大類14個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規模以上重點企業。適用的人才對象涵蓋了A、B、C、D、E、F六類人才,上至國際杰出人才、兩院院士,下至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高校畢業生等。人才安居的方式靈活多樣,有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5種類型,涵蓋了“購、租、補”各種形式。記者了解到,南京的人才安居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受理企業注冊3200家,通過認證1900家,受理各類人才的安居申請1.9萬人,通過1.3萬人,發放各類補貼1.1億元。
此前,全國各大城市掀起“搶人大戰”,各種優惠政策迭出。相關人士表示,在這場全國人才大戰中,各個城市“有輸有贏”,有的城市落戶政策“一日三改”不了了之,有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畢業生涌入,但卻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相比之下,2018年,南京新增參保就業人數達43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34萬人。南京表現不俗,其中人才安居政策可謂功不可沒。根據統計,三年來,南京市已累計為10.37萬名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7.22億元。
人才安居政策是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重要配套政策 ,對落地投資額超50億元、且近兩年累計完成投資額25億元以上、符合南京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南京允許企業在項目用地內自建人才公寓,用地性質不變,由企業自持使用,也可就近規劃部分共有產權房定向供應。
記者了解到,圍繞著臺積電這一重大項目的落戶,浦口區橋林先進制造業基地旁定向打造了一批共有產權房,1000多套住房將定向供應臺積電以及上下游配套企業。根據南京市的規定,買共有產權房,是花一半的錢實現了100%使用,住滿5年可上市銷售,住滿10年,可原價購買另一半的政府份額。政府等于是用土地收益反哺人才,為人才提供無期無息住房貸款。
南京2017年提出“人才安居住房”概念時,要求部分可建住宅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用地出讓時,配建不低于5%的人才安居住房,建成后無償移交給政府定向供應給各類人才。目前已經有34個商品房配建人才房的項目落地,首個配建的人才安居房項目云棲玫瑰園項目,今年底將集中交付。根據計劃,南京將通過在商品房項目中配建、政府統建等方式籌集房源超過100萬平方米,能夠提供約1萬套人才安居房。
南京市人才安居計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市計劃籌建人才安居住房350萬平方米(含配建80萬平方米)。截至2019年6月,已有約238.23萬平方米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