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企業吉利德科學中西部運營中心落戶,國內首家眼科醫藥上市公司投資5億元建腫瘤(基因)精準醫療總部,諾貝爾獎得主穆拉德教授及其平臺公司擬建設穆拉德創新中心和中國總部項目……
今年以來,作為成都66個功能區之一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頻頻傳來好消息。8月2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簽約落戶5個諾獎團隊,引進127個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1-7月,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45.1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產業增加值60.8億元,同比增長19.5%;全區實現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2.8億元,同比增長21.2%,占成都醫藥工業比重提升1.3個百分點,達到35%,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強金融鏈 提升自主創新研發實力
為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功能區能級躍升,成都高新區正加快生物產業生態圈體系構建,力爭通過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和供應鏈的補鏈強鏈,形成以生物產業為主導產業、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征的地域產業多維網絡體系。
以金融鏈構建為突破口,成都高新區創新設立全國首家“國際生物醫藥保險超市”。記者了解到,該保險超市由太平洋財險四川分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具備 “集成境內外生物產業全鏈條保險產品”“形成境內外生物產業保險銜接機制”和“提供一站式保險服務”三大功能,能夠為成都高新區生物企業集成匹配生物醫藥的全鏈條全周期保險產品。
“‘保險超市’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我公司為處于臨床階段Ⅲ期的一類新藥HC1119開展全球多中心臨床投保了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直接撬動了商業保險保額超1.3億元;為處于臨床階段Ⅰ期的一類新藥HP501投保了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直接撬動了商業保險保額1000萬元。”成都海創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截止目前,轄區生物醫藥企業已通過113萬政策補貼撬動了商業保險保額超過2.7億元,極大降低了企業研發風險和壓力。”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保險超市一定程度的兜底,有利于推動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同時通過 “保險超市”提供的便捷國際化服務,企業不出高新區即可購買在境外開展臨床試驗、在境外實施物流運輸所需要的保險產品。
探索新機制 加快新藥就地孵化
作為全國首家新藥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基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創新資源轉化能力備受行業關注。
記者獲悉,通過探索形成“政府+企業+高校+基金”的新藥成果落地轉化機制,成都高新區今年累計引進了72個新藥品種,18個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未來3年預計20個項目可取得臨床批件,20個項目可獲得生產批件。
以“百年達摩院”全周期閉環創新轉化模式為例,該模式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即四川大學國重實驗室的100個品種經確權進入國際生物城接力孵化,共同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政府通過參與基金介入項目,每個里程碑階段都可實現在國際生物城封閉交易,成為價值中心,極大緩解新藥轉化的資金壓力和不確定風險。同時,政府在院校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給予資金、載體和產業環境保障,全周期賦能。目前魏于全院士近100個新藥管線全部進院就地接力孵化。
圍繞優質品種培育引進,成都高新區加快構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聚集體系。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9個藥品品種獲批生產批件,14個醫療器械品種獲得注冊證;新增6個一致性評價品種進入審評,2個品種通過審批。同時加速品種國際化,海創藥業前列腺癌新藥全面啟動全球Ⅲ期臨床研究,有望成為全省首個在美上市新藥;金凱生物SAL007申報美國臨床試驗;歐林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合作研發“A群鏈球菌脂質體疫苗”將于明年啟動國際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