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蘭州經濟社會取得輝煌成就,工業增加值增長一萬多倍,第三產業增長1.75萬倍”,這是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偉文在9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蘭州市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向媒體通報的。張偉文從六個方面介紹了蘭州七十年來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000多倍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市生產總值1949年僅為3300萬元,2018年達到2732.94億元,是1949年的8000多倍,占全省的比重達到33.14%。人均生產總值1949年僅為47元,2018年達到73042元,是1949年的1500多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9年僅為3289萬元,2018年達到1352.09億元,是1949年的4000多倍。財政總收入從1953年的358.9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721.53億元,增長2萬多倍。特別是2012年獲批建設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目前核心區16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全面建成,累計引進產業項目660多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經濟增速一直在國家級新區中位居前列。
工業及服務業增加值雙雙增長一萬多倍
特色產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新中國成立后,蘭州經過“一五”“二五”和“三線”時期的建設,形成以煉油、化工、機電、冶金、軍工、能源、輕紡、 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三次產業結構由1949年的51.52∶18.18∶30.3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1.57∶34.32∶64.11。中藥材、玫瑰、百合、瓜果、高原夏菜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產量逐年增長。第一產業增加值從1949年的1700萬元增加到2018 年的42.98億元,增長250多倍。工業增加值從1949年的600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646.48億元,增長1萬多倍。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增加值達到1752億元,比1949年增長1.75萬倍,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絕對主力。
城市人口增長4.37倍
城鄉基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新中國成立初期,蘭州市建成區面積僅有1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95萬人,公路里程90.24公里。經過70年的發展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360.32平方公里,擴大了21.5倍,常住人口375.36萬人,是1949年的5.37倍。全市公路里程11609.75公里,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寶蘭客專、蘭渝鐵路建成通車,主城區道路1365.04公里、面積2618.6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15平方米,建成大橋特大橋64座、立交橋20座,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博物館、圖書館、城市規劃館、科技館等文化設施全面建成,奧體中心等大型體育館加快建設,萬達廣場、名城廣場、蘭州中心等建成投用,提升了城市現代化水平。
從內陸腹地變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前沿城市
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轉變。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這個最大機遇,建成蘭州國際陸港、新區綜合保稅區、鐵路口岸、航空口岸等開放平臺,常態化運營國際陸海新通道、中亞、南亞、中歐國際貨運班列,中川機場開通國際航線10條,獲批建設運營進口冰鮮水產品、水果、肉類、糧食、汽車整車等指定口岸,2018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33.18億元,全年發運國際貨運班列204列,蘭州逐步從內陸腹地轉變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城市。
打造了國內外矚目的“蘭州藍”
生態環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蛻變。2000年以來累計營造林229.2萬畝,建設森林公園9個、綜合性公園15個,全市森林總面積319.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5.21%,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 7827.31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77%,人均公園綠地11.18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南北兩山綠化面積已達60萬畝,成為全國八個“生態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鐵腕推進氣水土綠協同共治,突破性地摘掉多年來“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的“黑帽子”,打造了國內外矚目的“蘭州藍”,創造的“蘭州經驗”得到國家肯定,在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榮獲“今日變革進步獎”。黃河水生態持續改善,近20年黃河蘭州段水質連續100%達標。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深入開展,主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社會民生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步。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效明顯,近7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0.3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 2011年的24%下降到2018年的1.22%,全市四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分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363元和90元增加到2018年的35014元和12368元,增長95.5倍和136.4倍。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由2012年的19.08和31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41.2和34.2平方米。科技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75.68%,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1%。教育事業成績顯著,建成省級示范性高中13所,有中小學872所,中小學在校學生39.11萬人,義務教育鞏固率99.66%。醫院及衛生院床位數從1949年的356張增長到 3.0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從500人增長到3.68萬人。
《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鼓舞中國》等舞臺劇目享譽海內外,《讀者》雜志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連續舉辦九屆的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已成為國際金標、國內金牌“雙金”賽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