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并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2019年七項重點任務之首。
從宏觀層面看,近年來,美國等制造業先行國家表現出強勁“回流”現象,越南等制造業后發國家積極拓展規模發展空間,我國在產業鏈上遭遇“雙向擠壓”,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就是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長沙經開區看,園區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工程機械、汽車、電子信息“兩主一特”產業定位,制造業根基深厚,但制造業規模擴張的增長方式已不能持續,園區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承擔著重要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從橫向比較看,杭州蕭山區近年來轉型創新發展的路徑值得借鑒。蕭山區與長沙經開區同樣發展制造、汽車等主導產業,面臨的發展問題也幾近相同。去年底,蕭山全面開啟以數字經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創新強區”戰略,目前已初見成效。
縱觀國內外發展大勢,準確把握制造業發展規律,長沙經開區要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緊緊圍繞“率先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區、率先建設5000億園區”發展目標,推動園區從平臺、產業、服務三個維度升級迭代。
平臺迭代: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支撐
作為制造業“老牌園區”,長沙經開區依靠智能制造、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三位一體”建設,搭建創新技術集聚新平臺,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支撐。
為企業智能化轉型搭建技術平臺,夯實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基礎,建設智能制造應用基地、示范基地和創新基地;為園區智慧化運營搭建數字平臺,實施“2345”工程,依托政務云與工業云,聚焦政務優化、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三個方向”,打造政務協同治理先導區、公共服務融合標桿區、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綜合應用領先區“四型園區”,實現基礎通、管理通、服務通、供給通、決策通“五通效果”;為產業互聯互通搭建網絡平臺,加快推動園區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步實現工業互聯網連機器、設備、車間、產品,全面提升園區企業生產效率。
產業迭代: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是在產業鏈條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摸爬,總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環節而占領不了附加值高的研發和銷售這兩端,不會有根本出路。對長沙經開區而言,如何通過創新助推制造業產業升級迭代,已成為一道必答題。
對園區現有產業結構,須在“融”字上下功夫。一方面苦練制造業內功,推動傳統生產方式與智能化改造融合,引入或培育一批國際智能制造領軍企業和國家級、省級、市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另一方面巧借服務業外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建設功能性商務中心區,促進研發、咨詢、金融服務等制造業上下游服務業繁榮發展。對園區未來產業發展,須在“新”字上做文章。瞄準區塊鏈、智能網聯重卡、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構建先進制造業與“四新”經濟共生互補的產業生態,鼓勵支持企業培育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搶占價值鏈中高端。
服務迭代: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營造新環境
企業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主體,人才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服務迭代本質上就是要求園區從一般行政機關轉變為服務提供商,改善服務供給,為企業和人才提供舒適環境。
為企業提供便利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以優質服務培育市場主體,推動一批大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扎扎實實做好“入規、升高、上市、擴面”工作。為人才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生活解決方案,推出“人才服務卡”,為企業高管及高端人才、急需人才和專技人員開設生活服務綠色通道;建設好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為海外人才創造優越的人文環境;以人才公寓、員工小區、養老社區等為載體,構建企業員工住房和員工父母(岳父母)康養保障體系。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交匯期,長沙經開區將以高質量的主題教育為指引,搶抓機遇,通過平臺、產業、服務三個維度的升級迭代,在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