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深圳老人安享幸福晚年;5年累計供應保障房近20萬套,發放住房補貼約33億元;五險總參保量達6242.69萬人次,較1992年參保總量增長102.49倍……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社會事業也取得長足進步,一系列惠民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深圳市委市政府給7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人送上了大禮,享受改革開放的紅利——自今年10月1日起,上調7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的高齡老人津貼,發放標準為:70至79周歲每人每月200元;80至89周歲每人每月300元;90至99周歲每人每月500元;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1000元。預計全市將有12萬老年人可享受新政紅利。
同樣是在今年,深圳大手筆擴大了“敬老優待”的范圍,一是將年齡從“65周歲及以上”的要求降低為“年滿60周歲以上”,二是取消了“深圳戶籍老人”的限制,擴大為“深圳居住”的老人。這一調整將敬老優待的范圍從原來的20多萬人擴大到120多萬人,足足擴大了六倍。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深圳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支持、上下聯動、服務多樣、運行規范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格局。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養老機構46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7家,養老床位11197張。長者食堂141家,助餐配餐服務點119個,星光老年之家60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62個,居家養老服務網點200多家。
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全市重度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需求基本保障;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面向所有老年人開放;面向全市老人提供家政、康復、照料等上門服務;對特殊困難、失能等戶籍老年人每月給予500元、3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補助;面向全市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給予符合補助條件的老年人最高15元一餐的就餐補貼;實施為戶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及意外醫療保險項目;建立高齡老人津貼、“敬老優待”、老年人免費體檢等福利制度;免費進入全市各公園、政府投資建設各旅游景區、全市各公共文化場所(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全市各公廁,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和軌道交通普通車廂;開展“幸福老人計劃”項目,扶持資助基層老年協會、老年社會組織發展,開展形式多樣的“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等老年文體活動。政府還總投資60余億,規劃建設市老齡綜合服務中心、市社會福利救助綜合服務中心等一批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
目前,深圳正在全面推進“1336”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以社區和居家養老為重點,加快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精準化、精細化、集約化、智能化、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養老”新模式,助力打造民生幸福新標桿。
5年圓700萬居民安居夢
今年7月底,深圳向非戶籍公交司機和環衛工人家庭配租1200套公租房,這是深圳市政府向住房困難群體派發的又一個民生大禮包。
新中國70年,老百姓的住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織起一張密實的住房保障網,讓無數百姓圓了安居夢,改善了住房條件,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年來,累計供應保障房近20萬套,發放住房補貼約33億元,幫助700萬市民圓夢安居。
住房供應從福利分配逐步向商品房與保障房相結合轉變,供給方式、戶型選擇更加豐富,不斷滿足居民居住需求。于2018年發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提出構建實物供應(商品住房、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與貨幣補貼(住房租賃補貼、人才安居補貼和購房貸款貼息)相結合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努力讓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解決住房問題的渠道。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約52萬套。“十三五”期間,我市將規劃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0萬套,截至2019年8月底,已建設籌集30.7萬套,供應15萬套,居民的生活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社會保障織就民生兜底網
社會保障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關系著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在深圳,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五險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各類保障待遇標準不斷提高,織就了一張堅實細密的民生兜底網,老百姓幸福加碼,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自1982年從零開始起步,深圳市率先建立了以社會化為特征的新型社會保險體系,并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7月底,深圳五險總參保量達6242.69萬人次,與1992年底養老、工傷兩險總參保人次60.32萬比較(1992年開始啟用全市社保信息系統),近27年間參保總量增長102.49倍,年均增長率達18.7%。
隨著我市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我市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辦事越來越便利。打破轄區限制、社保業務實現“同城通辦”;打破險種限制,任一窗口可通辦所有社保事項;預約平臺上線,免去排隊之苦;24項服務事項“不見面”審批,業務從“實體大廳”向“虛擬大廳”轉移;全市805個網點投放社保自助服務終端,從線下“7小時”延伸到線上“24小時”,深圳社保“同城通辦、就近辦、預約辦、移動辦、自主辦、刷臉辦”等經辦服務改革成果陸續落地。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將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