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廣東省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下稱“世賽”)總結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同時舉行了備戰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啟動會。在本次俄羅斯喀山舉辦的世賽中,來自廣州的12名世賽選手,參加了11個項目的競逐,取得了4金7優勝獎的百分百獲獎佳績,金牌數占國家隊金牌總數的25%、占全省50%,獎牌總數占全國的22%、全省的55%,創下歷屆之最。
所謂“國家參賽看廣東,廣東參賽看廣州”,擁有67年技工教育歷史的廣州,如今已是國家和廣東省世賽選手輸出的主陣地。近年來,廣州不僅走出了一條技能人才培養和技工教育的新路子,還把世賽作為廣州技能人才提檔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的動力源。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從廣州走出,成為產業創新的“最強大腦”,助力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
1 企業搶訂技能人才
“傳幫帶”助力轉型升級
每到6月畢業季都是全市各大技師學校最熱鬧的時候,形容為企業搶人絲毫不顯夸張。
“2019年畢業的學生,其實早在去年已落實就業去向,一畢業或還沒畢業就已經轉正。”廣州市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主任溫志剛表示,在今年6月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上,共有205家企業參加,為全校817名學生提供了4719個工作崗位,求人倍率高達6:1。
這種求職數與崗位需求倒掛的現象,近幾年成為技師學校在畢業季的常態。廣州本地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龐大需求,使得技工院校畢業生在該市招聘市場上愈發供不應求。
“我們每年都會來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進行招聘,非常希望他們實習期滿后能夠留下來。”廣州希音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代表坦言,擁有經過專業培養的技能人才能通過“傳幫帶”,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佳表示,作為智能裝備服務商,他們在日常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改造升級過程中,更加體會到對技能人才迫切的需求。“我們在日常給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時,發現許多企業由于缺乏精通工業機器人編程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人才,只能通過裝置設備出廠前預設程序。顯然這無法滿足諸如柔性制造等現代化生產需求。”劉佳說。
于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拿下優秀的技能人才資源,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與技工院校開展聯合辦學。
“廣州地鐵會提前兩年到學校預訂畢業生,近五年已招收學院畢業生超過500人,分布在列車司機、站務管理、車輛檢修維護、信號檢修等崗位。”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主任楊海瑩介紹,目前該校已經與包括廣州地鐵、索菲亞家居、美的集團、福耀集團、廣汽集團等250多家知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訂單班學生被企業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超過60%的學生會被這些優質企業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學就‘搶訂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