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在向社會征求意見。昨天下午,記者從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了解到,根據《規劃》,到2035年,東莞常住人口達到108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達到500萬人。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東莞將通過人才政策、教育、交通、養老等多方面優化,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東莞,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以人口轉型發展促進經濟產業轉型,以經濟產業轉型帶動人口轉型發展。
到2035年 東莞常住人口達1080萬人
《規劃》提出,到2025年,東莞人口規模穩步增加,人口素質不斷改善。
具體來說,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96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達到36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37.5%;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020萬人,戶籍人口達到43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42.2%;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1080萬人,戶籍人口達到 500萬人,占比提升至46.3%。
同時,人口結構逐步優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人才紅利機制建設成效顯現,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成,“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目標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走在全省前列。
從遠期來看,東莞人口轉型發展初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人才高地和“技能人才之都”。
制造業從業人員占比不低于40%
《規劃》提到,提高青年人才和緊缺人才落戶占比。大力引進應屆大專以上學歷畢業生、職業院校(包括技工院校)畢業生落戶東莞市,留住在莞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積極促進莞籍在外大學生回歸;建立緊缺產業人才目錄年度發布制度,科學制定緊缺產業人才目錄,為高技能人才落戶提供依據。
保持制造業從業人員的主體地位。堅持制造業立市,積極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機器替代人對制造業就業的影響,保持制造業整體從業人員規模在適度合理水平,制造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例不低于40%。加大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緊缺產業的青年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引進力度。
此外,激發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活力,落實國家放寬港澳人士執業限制的政策措施,為來莞港澳人員提供包括就業、居住、社保、出入境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規劃》要求,繼續吸引和培養適齡就業人口,積極發展外源性勞動年齡人口,爭取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人口年齡結構優勢和人口活力,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至2025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保持在84%以上,2030年和2035 年分別保持在82%、80%以上。
戶籍人口增長提速 人才規模持續擴大
2010年以來,東莞市常住人口規模進入低速平穩增長階段,由2010年的822.48萬人增至2018年的839.22萬人,年均增加2.1萬人,年均增長0.25%,低于2000~2010年間的2.46%平均增速。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介紹,東莞市常住人口規模占珠三角九市常住總人口的比重呈下降狀態,人口流入趨勢有所減弱。
不過,東莞常住人口規模趨于穩定;戶籍人口增長提速。自2016年開始,東莞市戶籍人口加速增長,2018年戶籍人口達231.5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為27.6%。東莞市戶籍人口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機械增長,2018年新增戶籍人口20.28萬人,超過八成來源于機械增長。
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表示,東莞全市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2018年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達20.56%,比2010年提高 13.56個百分點;在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受大專及以上學歷教育的人數為20561人,比2010年增加13310人;2018年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83年,分別比2000年、2010年提升 0.87年和0.2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位列全省第三。
人才規模也持續擴大。2016~2018年間,全市人才總量由146萬人增至195.3萬人,年均增長15.7%;高層次人才由8.48萬人增至12.6萬人,年均增長21.9%;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才由132.6萬人增至171.5萬人,年均增長13.7%;專業技術人才由17.6萬人增至23.3萬人,年均增長15.1%;持有技能等級證書的技能人才由20.4萬人增至34萬人,年均增長29.1%。人口結構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