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6%,與深圳上半年GDP增長7.4%相比下降了0.8個百分點。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認為,深圳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求進,仍屬于保持在“合理區間”。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認為,深圳經濟外向度很高,面對國際經濟形勢整體放緩的大環境,再加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深圳經濟增長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并不意外。但從深圳經濟歷年的經驗來看,通常具有四季度回升明顯的特點,加之政府正采取組合拳積極應對外部經濟形勢的變化,深圳經濟四季度出現翹尾效應值得期待,深圳全年經濟增速有望仍能保持在7%左右,實現年初的既定目標。
第二產業增速減緩的核心是正面臨結構性升級轉型
數據顯示,深圳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19.14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7338.04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31.95億元,增長7.4%。三大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0.1:40.2:59.7調整為今年前三季度的0.1:39.3:60.6,第二產業增速放緩。
曲建認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部分被加稅領域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向外搬離,部分對關稅敏感的傳統產業轉移到了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從短期看,自然會表現為第二產業增速放緩,但如果能抓住機遇實現結構性優化升級,將為深圳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譚剛表示,深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對周圍地區有著輻射帶動作用,部分產能飽和的產業需要利用地區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出現部分流動屬于正常的市場配置資源。關鍵是要把更有競爭力的產能吸引配置到深圳。
網絡消費成最大亮點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三季度共計4778.39億元,增長6.8%。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42.1%。
譚剛認為,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是前三季度經濟的最大亮點。目前,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齡為33歲,如果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打造消費方式的創新,就能培育新的動能。另外,過去香港、海外等異地消費對深圳消費存在虹吸效應,目前赴港及海外購物放緩,深圳應抓住時機提升消費短板,打造與深圳經濟相適應的消費升級。譚剛建議通過打造類似進博會、高交會的本地消費平臺,培育新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