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報告顯示,南京城市經濟競爭力進入全球50強,可持續競爭力進入全球百強。其中,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列第42位,比2018年上升3位;在中國大陸城市中位列第6名,比2018年提升2位,緊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蘇州之后。指標的爭先進位,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取得的成果。這是記者昨天從南京城市國際化推進辦獲得的消息。
《報告》從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城市評級等角度,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對全球1006個城市的競爭力狀況進行詳細評價。報告顯示,南京的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在全球城市中位列83名,較2018年上升27位;在中國城市中排名位次不變(2019年中國城市排名: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蘇州、廣州、南京,2018年中國城市排名:香港、北京、上海、臺北、深圳、廣州、廈門、南京)。
南京城市國際化推進辦人士介紹,隨著人類逐漸邁入全球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社會,城市的內涵、功能、形態、格局,以及對世界的影響正在變革。為此,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對全球城市評級框架進行了創新和改進,今年首次推出“全球城市分級新標準”。比如,考慮到信息時代城市及其系統功能的重大變化,在選取集聚度與聯系度指標時,除了強調傳統的金融因素外,還強調了科技創新因素。在這一理論框架下,南京在全球城市分級排名中位列60名,排在北京、上海、香港、臺北、廣州、深圳、成都之后。
此次報告還首次結合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理論框架,與聯合國發布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評級體系(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簡稱SDGs)進行對標分析,從而評估監測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實施進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于2015年9月正式提出,致力于通過協同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并確保人類享有和平與繁榮,旨在指導各成員國從2015年到2030年的15年內,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報告顯示,南京在SDGs綜合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9名,大陸城市位列第4名,中國城市排名依次是臺北、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南京。而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第11項——“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這一集中展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中,南京位列全球第63位,在中國大陸城市排名中位列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