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創新驅動?引領未來——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產業院士論壇在東城舉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精密工程中心主任杜如虛、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陳宇、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院長王勇等三位專家學者為200位來自東莞各鎮街的企業代表及科協工作者,詳細介紹了工業4.0、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的前沿話題,為東莞經濟把脈問診;隨后專家一行通過深入企業交流考察走訪的形式,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東莞的落地與轉化。 論壇開始后,東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余浩棠在上臺致辭時表示,市科協通過搭建院士論壇系列活動平臺,與鎮街共謀合作,將為東城進一步聯系人才、服務企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東城加快創新、轉型提供重要的支撐;未來,東城將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強鎮”的發展戰略,全力優化創新創業的環境,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努力把東城建設成為創新創業的高地,為海內外英才提供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助推東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地推進“莞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在本次論壇上,杜如虛院士率先從“韌性智能制造”這一主題入手,重點介紹了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例舉了德國、英國、印度、美國等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各方面的發展數據對比。他表示,德國的發展經驗說明了制造興國的重要性,而美國的稱霸得益于韌性系統,中國的崛起則離不開人口、技術、政策等三個紅利。當今的中國,正面臨著建立韌性智能制造系統的挑戰,必須把集合了集中控制,建立多層防護;自動調節,適應環境變化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系統,作全面的規劃和設計,方能更好地抵御各種災變,在災變發生后快速恢復。如何獲得“韌性”,他也做了相關的說明,包括通過利用剛性結構解決標準、設備、程序等問題,利用柔性結構中的可重構、動態等系統結構控制來應對災變;利用各種知識與數據,可實時反饋控制。
智能制造為東莞發展賦能
來源:聘聘發布時間: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