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制造業最前沿的技術風口,此次活動的舉辦包含了2019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決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省屬駐佛山高校(校區)校地合作座談會以及系列產學研對接專題活動等。不僅為高校和企業搭建平臺,更促進佛山的產業優勢與高校的科研、人才優勢全面對接、融合發展,形成更強大的佛山創新生態圈。
在這背后,是佛山建設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這一重要平臺,把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提升自主創新的澎湃動力,不斷匯聚省內外高校創新資源的成果。近年來,佛山在探索校地合作、深化產學研、加快制造業創新等方面已初見成效,為全省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條產學研合作的新路,為全市的創新發展不斷積蓄新動能。
火熱35個高校項目路演比拼
外觀極度類人的機器人,不僅能模仿人類的表情和動作,還能與人交流;將“信息采集板”置于枕下,可在用戶入睡后完成無擾式的健康數據監測,實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預篩預檢……
12月5日、6日,2019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決賽火熱上演,12個成長組團隊項目和23個初創組團隊項目分別通過9分鐘項目演講、6分鐘答辯展開精彩角逐,炫酷“黑科技”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35個決賽項目涵蓋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新材料等重點技術領域,挖掘當下最熱門技術的多元應用。3D打印技術被廣州醫科大學應用到了頜面部骨缺損的定制式修復,深圳大學將其應用于牙齒矯正。基于AI 技術,中山大學研制出可用于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智能裸眼虛擬場景系統,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帶來可自動調節適合人體溫度的“智慧控制器”,深圳大學帶來可解決視障者剛性生活需求的“智能眼鏡”。“新材料之王”石墨烯、近年火熱的大數據技術也都出現在決賽項目團隊的研究成果中。
除了拼高科技,還要拼轉化潛力。“創意很好,接下來要解決的是推廣問題。”“環保類項目受政策影響大,需要找到好的融資方式。”路演大賽現場,評審專家們不僅就項目團隊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技術力量以及項目成果的市場潛力各方面進行考核,同時結合高校科研團隊最常遇到的團隊運營、市場推廣問題一一做專業點評,為項目的轉化落地提出建議。
去年已帶著“心理和行為潛能干預儀”項目參加首屆路演大賽的廣州大學賈兵博士,賽后在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牽線下獲得佛山企業的資金支持,讓成果從紙上走到現實。今年升級項目成果后又重回賽場,希望這一次能在佛山落地。“今年路演大賽更加高大上,項目質量也普遍較高,要從170個報名項目中殺出重圍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