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杭州市圍繞“干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和建好“一城一窗”的總體目標,堅持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發展方向,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為載體,深入實施“一號工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培育未來產業,著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167.9億元,同比增長13.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0.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0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7%。
(一)新興產業快速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5%和11.3%,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69.7%。列入“三新經濟”統計的工業產品中,光纖產量達1105萬千米、同比增長41.4%,集成電路產量達38.2億塊、同比增長14.5%。
(二)重點行業引領發展。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8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356億元,同比增長15.0%,占GDP的24.8%。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內容、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云計算與大數據等五大重點行業規模突破千億,其中,電子商務產業增加值1529億元,同比增長17.5%;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2508億元,同比增長17.0%;數字內容產業2098億元,同比增長15.8%。
(三)企業效益持續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0.1萬元/人,提高2.7萬元/人;畝產增加值為150萬元、增加13.2萬元。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實現利稅1381億元,同比增長34.3 %,其中利潤1244億元,同比增長35.4%。
二、主要工作
(一)抓創新創業。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總目標,積極營造一流雙創生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在首批兩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基礎上,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浙江大學、萬向集團公司3家單位成功躋身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浙江工業大學、華立集團等11家單位被浙江省發改委認定為雙創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杭州已創建2批5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和武漢并列第一。在雙創示范基地示范集聚帶動下,2018年全市共集聚各類市場主體109.4萬戶,其中新增企業10.9萬戶、新增新興產業類主體2.8萬戶,分別增長21.8%、16.5%,呈高位增長態勢,杭州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熱土”。
(二)抓數字經濟發展。緊緊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機遇,深入推進“一號工程”,圍繞打造萬億級信息經濟產業集群目標,加快推進“六大中心”建設,不斷擴大信息經濟先發優勢。2018年,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將信息經濟發展戰略升級為“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云計算與大數據、數字內容、軟件與信息服務、移動互聯網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平均增幅保持在30%左右,引領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三)抓重大項目。大力推進集成電路、北斗導航、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重大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的 Ferrotec大尺寸半導體硅片項目、中科院高文院士領銜的北京大學數字視頻解碼國家工程實驗室云棲中心、中科院孫家棟院士領銜的北斗衛星芯片“微系統模 組”和“北斗應用研究院”項目等先后落地,廣汽乘用車、大華智慧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中電海康磁旋存儲芯片、吉利新能源汽車、輝瑞生物技術中心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
(四)抓未來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制定《關于加快推動杭州未來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計算、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大力推進未來產業平臺和項目,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落戶杭州,科大訊飛(002230)、商湯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相繼落戶。謀劃建設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鎮、西溪谷區塊鏈小鎮、大江東商業航天小鎮等一批未來產業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