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首屆長三角國際論壇發布報告,公布長三角各核心城市活力指數,南京活力指數緊隨上海之后,位居第二。
近年來,南京大膽定位,聚力創新促轉型,釋放資源優勢,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悄然躋身為經濟“優等生”。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南京連續10個季度的GDP增速都保持在8%及以上,持續位列全國城市前列。對于一個省會城市、東部地區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來說,在GDP邁過萬億元臺階、人均GDP突破兩萬美元之后,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
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
今年11月,LG化學設在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的動力電池一期項目實現量產,項目全部達產,預計年產值將達600億元。
離LG項目3公里處,以無線系統設備為主打產品的中興通訊智能制造基地正在緊張建設中,預計明年2月量產,5年后產值將達到600億元,與集聚的上下游企業共同形成“千億級”通信產業群。
南京是傳統重工業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南京立足自身實際,對現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狠抓實體經濟。去年以來,南京與中國寶武簽約,梅鋼基地轉型并遷向沿海;與復星集團共同組建工作組,推動南京鋼鐵集團轉移轉型;與招商局集團簽約搬遷金陵船廠,原址發展總部經濟,建設產業創新中心……一系列富有實效的措施,使得經濟發展不僅增速快,且后勁足。
去年以來,該市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設備制造業增速均超過10%,帶動去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超萬億元,增幅達15.1%。今年前10個月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8%,4大先進制造業增長8.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接近七成。2018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274家,今年有望再凈增1400家。
南京瞄準的不是經濟總量的擴張,而是產業能級的提升,打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5大產業地標成為該市發展戰略。如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幾乎從零起步,3年多時間已集聚企業350余家。今年前三季度,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