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推動“移動支付城市”賦能,積極擴大移動支付覆蓋面;2018年,率先提出打造知名零售創新之都,加快零售業線上智慧建設;2019年,建設了全國首個智慧商圈管理平臺,陸續出臺支持便利店、夜色經濟、國際品牌進駐培育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先行先試,力求突破,不斷增強線下實體店體驗感,立足建設智慧商圈、智慧型便利店、現代供應鏈體系等舉措,有效促進線上線下融合,零售創新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取得實效。其中,福州市便利店發展成績突出,總量排名躍升至第11位,增速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推動便利店創新發展扶持措施更被商務部向全國推廣。
一、政策創新,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
1.便利店智慧便民。制定出臺《促進福州市便利店企業發展的若干扶持措施》,進一步簡化便利店各項經營審批程序,圍繞“企業開設新店、系統加速更新、開拓各方市場、拓展增值服務(餐飲、乙類非處方藥柜等便民服務進店)、加強人才培訓”等方面創新政策和提供資金扶持,有效突破我市連鎖便利店企業發展瓶頸。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品牌充分認可福州消費市場前景,我市“零售創新之都”戰略的“磁吸效應”日益凸顯。見福、萬嘉、匯寧、六意等4個本土便利店品牌入圍“2018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7-ELEVEN在福州鼓樓開出首店,全球知名連鎖便利店羅森也在積極尋找福州合作伙伴。截至11月,全市已累計發展便利店門店1821家,增長率達30%以上。
2.夜色經濟提質增量。科學規劃夜色經濟集聚區,培育多元化、差異化的街(區)休閑業態,目前已打造達明美食街、三坊七巷街區等20個夜色經濟街(區);圍繞公益、文體或品牌營銷等特色主題策劃促銷活動,如“夜游閩江”、“這一站,東街口”嘉年華活動、數字生活節活動等。2019年,我市夜間游泳館、羽毛球館等消費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游泳館消費訂單居全國第一;據京東數據顯示,我市夜間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5%,夜間訂單居全省首位;據“餓了么”平臺發布,1-8月,我市夜間外賣訂單同比增長近30%,整體消費量居全省第一。
3.首店經濟嶄露頭角。根據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引入國內外首店品牌和國際化首店,鼓勵商圈業態錯位發展。出臺《福州市促進國際品牌進駐培育發展措施》,對符合規定、新引進入駐我市的國際品牌的經營主體和引進主體,給予連續三年逐漸遞減的財政獎勵。目前,僅入駐東街口、王府井(13.750, -0.26, -1.86%)等鼓樓區商圈的“首店”品牌已有189個(其中亞洲首店1家、福建首店90家、福州首店98家),AIR JORDAN、CHAMPIOM、奈雪的茶等“首店”業績排名全國、全省前列。